昔太戊之时,桑谷生庭,惧而修德,怪消殷兴。荧惑守心,宋以为灾,景公下从瞽史之言,而荧惑退舍,景公延年。夫修德于身而感异类,言发于口通神明。臣以愚蔽,误忝近署,不能冀宣仁泽以感灵祗,仰惭俯愧,无所投处。退伏思惟,荣惑桑谷之异,天示二主,至如他余锱介之妖;近是门庭小神所为,验之天地,无有他变,而征样符瑞前后屡臻,明珠既觌,白雀继见,万亿之祚,实灵所挺。以九域为宅,天下为家,不与编户之民转徙同也。又今之宫室,先帝所营。卜土立基,非为不祥。又杨市土地与宫连接,若大功毕竟,舆驾迁住,门行之神,皆当转移,犹恐长,久未必胜旧。屡迁不少,留则有嫌,此乃愚臣所以夙夜为忧灼也。臣省《月令》,季夏之月,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今虽诸侯不会,诸侯之军与会无异。

这首诗出自《三国志·吴书·王朗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昔太戊之时,桑谷生庭,惧而修德,怪消殷兴。荧惑守心,宋以为灾,景公下从瞽史之言,而荧惑退舍,景公延年。

注释:过去太戊时期,桑树和谷物在庭院中生长,太戊感到恐惧并修养自己的德行,怪异消失了,商朝兴盛起来。荧惑星出现在心宿的位置上,宋国认为这是灾难,景公听从了盲人史官的话,荧惑星退走了,景公得以长寿。

夫修德于身而感异类,言发于口通神明。臣以愚蔽,误忝近署,不能冀宣仁泽以感灵祗,仰惭俯愧,无所投处。

注释:自己修身养性,感动了天地间的万物,言语一出便通达神明。臣下愚笨,冒犯了职位,不能期望宣扬仁慈来感动神灵,感到羞愧和内疚,无处可去。

退伏思惟,荣惑桑谷之异,天示二主,至如他余锱介之妖;近是门庭小神所为,验之天地,无有他变,而征样符瑞前后屡臻,明珠既觌,白雀继见,万亿之祚,实灵所挺。以九域为宅,天下为家,不与编户之民转徙同也。

注释:退后回想,荣耀迷惑桑树和谷物的生长变化,上天显示二主的存在;至于其他微小的妖怪,是门庭里小神的所作所为,验证于天地,没有其他变化;而征祥的符瑞先后屡次出现,明珠已经见到了,白雀又跟着出现,拥有万亿寿命的吉祥,确实是神灵所支持。以九个地区作为居住的地方,天下就是他们的家,这不同于普通百姓四处流浪一样。

又今之宫室,先帝所营。卜土立基,非为不祥。又杨市土地与宫连接,若大功毕竟,舆驾迁住,门行之神,皆当转移,犹恐长,久未必胜旧。屡迁不少,留则有嫌,此乃愚臣所以夙夜为忧灼也。

注释:现在的宫殿建筑,是先帝所经营的,占卜选地建立基地,并非预示着不吉利。又因为杨州的土地与宫殿相连,如果完成了宏伟的工程,皇帝搬家迁移,门神之类的神灵都会随之转移,还担心时间太久,恐怕无法胜过以前的旧居。多次搬迁,不多停留就会有嫌疑,这就是我日夜忧虑的原因。

臣省《月令》,季夏之月,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今虽诸侯不会,诸侯之军与会无异。

注释:臣下查阅《月令》,夏季月份是不适宜兴办土木工程的,不适宜会见诸侯,不宜调动军队发动大规模战争,进行重大行动必有大祸。即使诸侯没有会合,诸侯的军队聚集也没有区别。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政治、军事和道德的诗作。通过描述自然现象来比喻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的命运,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不满的情感。诗中提到的“桑谷生庭”和“荧惑守心”等自然现象,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和评论,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