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即位,封除陵亭候。实鼎二年,皓更营新宫,制度弘广,饰以珠玉,所费甚多。
是时盛夏兴工,农守并废,核上疏谏曰:“臣闻汉文之世,九州晏然,秦民喜去惨毒之苛政,归刘氏之宽仁,省役约法,与之更始,分王子弟以藩汉室,当此之时,皆以为泰山之安,无穷之基之也。至于贾谊,独以为可痛哭及流涕者三,可为长叹息者六,乃曰当今之势何异抱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末及然而谓之安。其后变乱,皆如其言。臣虽下愚,不识大伦,窃以囊时之事,揆今之势。
谊曰复数年间,诸王方刚,汉之傅相称疾罢归,欲以此为治,虽尧、舜不能安。今大敌据九州之地,有大半之众,习攻战之余术,乘戎刀之旧势,欲与中国争相吞之计,其犹楚汉势不两立,非徒汉之诸王淮南,济北而已。谊之所欲痛哭,比今为缓,抱火卧薪之喻,于今而急。大皇帝览前代之如彼,察今势之如此,故广开农桑之业,积不訾之储,恤民重役,务养战士,是以大小感恩,各思竭命。斯运未至,早弃万国,自是之后,强臣专政,上诡天时,下违从议,忘安存之本,邀一时之利,数兴军旅,倾竭府藏,兵劳民困,无时获安。今之存者乃创夷之遗众,哀苦之余及耳。遂使军盗空匮,仓廪不实,布帛之赐,寒暑不周,重以失业,家户不赡。而北积谷养民,专心向东,无复他警。蜀为西藩,土地险固,加承先主统御之术,谓其守御足以长久,不图一朝奄至倾覆!唇亡齿寒,古人所惧。交州诸郡,国之南土,交址、九真二郡已没,日南孤危,存亡难保,合浦以北,民皆摇动。因连避役,多有离叛,而备戍减少,威镇转轻,常恐呼吸复有变故。昔海虏窥窬东县,多得离民,地习海行,狃于往年,钞盗无日,今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诚宜住建立之役,先备豫之计,勉垦殖之业,为饥乏之救。惟恐农时将过,东作向晚,有事之日,整严未办。若舍此急,尽力功作,卒有风尘不虞之变。当委版筑之役,应烽燧之急,驱怨苦之众,赴自刃之难,此乃大敌所因为资也。如但固守,旷日持久,则军粮必乏,不待接刃,而战士已困矣。
孙皓即位,封除陵亭候的诗句如下:
盛夏兴工:描述了盛夏时节,国家大兴土木,工匠们忙碌着建造宫殿的情景。
农守并废:强调了农事季节被破坏,农民和士兵都被迫放弃农耕,投入到建筑工作中去。
核上疏谏:描绘了孙权的儿子孙权上书朝廷,直言不讳地提出对奢侈宫殿的批评。
汉文之世:以汉代文帝时期为参照,赞美当时民众生活安定,政治清明。
九州晏然:表达了对汉朝盛世时期的怀念,认为那时的国家是安定和谐的。
秦民喜去惨毒之苛政:反映了秦始皇时期人民对于严苛暴政的不满与反抗。
归刘氏之宽仁:赞扬刘秀统一天下后推行的宽厚政策,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省役约法:提倡通过减少徭役和制定法律来治理国家,恢复社会秩序。
分王子弟以藩汉室:描述汉高祖刘邦分封子弟为诸侯王,以此巩固汉朝的统治。
当此之时皆以为泰山之安:比喻当时的稳定如同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通过这些诗句和译文,不仅能感受到孙皓时代的宫廷奢华,还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治国理念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