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戊己,土行正王,既不可犯,加又农月,时不可失。昔鲁隐公夏城中丘,《春秋》书之,垂为后戒。今筑宫为长世之洪基,而犯天地之大禁,袭《春秋》之所书,废敬授之上务,臣以愚管,窃所未安。
又恐所召离民,或有不至,讨之则废役兴事,不讨则日月滋慢。若悉并到,大众聚会,希无疾病。且人心安则念善,苦则怨叛。江南精兵,北土所难,欲以十卒当东一人。
天下未定,深可忧惜之。如此宫成,死叛五千,则北军之众更增五万,着到万人,则倍益十万,病者有死亡之损,叛者传不善之语,此乃大敌所以欢喜也。今当角力中原,以定强弱,正于际会。彼益我损,加以劳困,此乃雄夫智士所以深忧。
臣闻先王治国无三年之储,曰国非其国,安宁之世戒备如此。况敌强大而忽农忘畜。
【诗句】:
六月戊己,土行正王,既不可犯,加又农月,时不可失。昔鲁隐公夏城中丘,《春秋》书之,垂为后戒。今筑宫为长世之洪基,而犯天地之大禁,袭《春秋》之所书,废敬授之上务,臣以愚管,窃所未安。
【译文】:
在六月份的戊己之日,土行正位,已经不能触犯了,而且现在是农忙季节,时机不可失去。过去鲁隐公在夏季建造城池中的丘城,《春秋》记载了这件事,这会成为后代的警示。现在建造宫殿是为了长久地建立基业,却冒犯了天地的大忌,模仿《春秋》中记载的事件,放弃敬授上等公务,我愚昧的浅见,感到心中不安。
【注释】:
- 戊己日:古代历法中的第六个节气,属于土行,象征土地、农耕等与大地相关的事务。
- 土行正王:指五行为土的元素,处于正位,象征着权威和稳定。
- 农月(农忙季节):指农历的春季和夏季,是农民忙碌的季节。
- 《春秋》:古代中国一部编年史,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 长世之洪基:指长远的基业和宏伟的计划。
- 天地之大禁:指宇宙间自然法则和宇宙秩序的大忌。
- 敬授上务:指尊敬天命,遵守礼仪制度,做好国家大事。
- 愚管:比喻无知或浅薄的见解。
- 角力中原:指与中原地区的强国竞争。
- 国非其国:国家不是真正的国家。
- 安宁之世:指安定和谐的时代。
- 敌方强大:对方力量强大。
- 敌强大而忽农忘畜:意思是敌人强大到忽略农业和储备。
【赏析】:
这段文言文反映了古代君主对政治治理的重视,强调国家要时刻保持警惕,尊重天时地利人和,重视农业发展,并以此作为国家的根基。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当前形势的担忧,担心过度的军事行动会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整体而言,这篇文章体现了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强调了人与自然、国家与民生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