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民王羲之死罪:贤弟逝没,甚痛。奈何!白牋不备太尉,门左不可言。同此酸慨!王羲之顿首。
诗句解读:
1. 州民帖:
- 解释:这是一封来自某位州民的书信或文件,通常用于官方文书中。
2. 王羲之死罪:
- 解释:王羲之在这封信中提到了他犯了某种罪行。“死罪”指的是严重的罪名,通常意味着极大的惩罚或死刑。
- 注释:“贤弟逝没”,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哀悼。
3. 贤弟逝没:
- 解释:这里的“贤弟”是对已故兄弟的一种尊称,表示对其品德的高度赞扬。而“逝没”则是指去世,这里特指王羲之的死亡。
4. 甚痛:
- 解释:此处“甚”是“很”的意思;“痛”表示深深的悲痛。
5. 奈何!白牋不备太尉:
- 解释:这是一个感叹词短语,意思是“真是无奈啊!”和“白色的信纸没有准备好”。
- 其中“太尉”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高级官员的称呼,这里可能是指需要向上级官员呈递文书的礼节性动作。
6. 门左不可言:
- 解释:这一句表明王羲之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在门的左侧说话。
- “门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门口的左边”,即在官府的办公区域之外。
7. 同此酸慨:
- 解释:这里的“酸慨”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容极度悲伤或失望。
- 注释:“王羲之顿首”说明是王羲之本人亲笔书写的信件。
译文:
赏析:
这首诗通过书信的形式,传达了王羲之对于其兄不幸逝世的深切悲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反复的“何”、“白牋不备”、“门左不可言”等词语,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同时,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生死、忠诚等价值观的认同。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传统文化中家族伦理和官场礼仪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