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邪托静室,寂寥虚且真。
逸想流岩阿,朦胧望幽人。
慨矣玄风济,皎皎离染纯。
时无问道睡,行歌将何因。
灵溪无惊浪,四岳无埃尘。
余将游其嵎,解驾辍飞轮。
芳泉代甘醴,山果兼时珍。
修林畅轻迹,石宇庇微身。
崇虚习本照,损无归昔神。
暧暧烦情故,零零冲气新。
近非域中客,远非世外臣。
憺怕为无德,孤哉自有邻。

【注释】

  1. 咏怀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多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五首,指《陶渊明集》中有五首这样的诗歌。《咏怀诗》共有三十八首,是魏晋时期文人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作品。此诗为其中之一。
  2. 其四:第四首。
  3. 托静室:寄身于静寂的居室之中。
  4. 寂寥虚:寂寞空虚。
  5. 逸想:闲适的想象。
  6. 岩阿:山崖边。
  7. 朦胧:形容隐约不清,模糊不清。
  8. 玄风济:玄风即玄风之流,指清高之风。济,帮助,支持。
  9. 皎皎:明亮的样子。
  10. 时无问道睡:意思是时代没有寻求道的人而睡觉。
  11. 行歌将何因:行走着唱歌又有什么目的呢?行歌,步行歌唱;将,助词,表推测。
  12. 嵎(yú):山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南。
  13. 芳泉:芳香的泉水。
  14. 甘醴:甜美的酒。这里用来形容泉水的味道甘甜。
  15. 山果兼时珍:山上的果实和四季的特产。
    16.修林畅轻迹:修整后的树林中留下了轻捷的痕迹。
    17.石宇庇微身:岩石上的屋宇庇护着身体。
    18.崇虚习本照:崇尚虚无,学习自然的本质和光明。
    19.损无归昔神:减少无为的行为回归到过去的精神境界。
    20.暧暧烦情故:心中充满烦乱之情。
    21.零零冲气新:零星地冲刷出清新的气息。
    22.近非域中客:近来不是隐居者。
    23.远非世外臣:远离尘世的臣子。
    24.憺怕为无德:恬淡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有德行。
    25.孤哉自有邻:孤独而又亲近有德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闲邪”开头,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高道德的追求和向往。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最后两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远离尘世喧嚣,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精神境界的思考和探索。
    从诗的结构上看,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人以“闲邪”开头,表达了他对于清高道德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闲邪”,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安详。诗人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二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这里的“逸想流岩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接着,“朦胧望幽人”,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神秘的场景,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第三部分,诗人以“慨矣玄风济,皎皎离染纯”结束。这里的“慨矣”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风气的感慨;而“玄风济”与“皎皎离染纯”则分别描绘了清高之风和纯洁之心的形象,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高道德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对闲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远离尘世喧嚣、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采用了反问、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这首诗是陶渊明对于人生价值和精神境界的一种思考和探索。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清高道德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同时,我们也能够从这首诗中领悟到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