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1.中书:指东晋中书省,因谢安封兰陵侯,故称。
2.山川之美:指山水风光。
3.高峰入云:山峰耸入云端。
4.清流见底:溪水清澈见底。
5.石壁:山崖峭壁,青绿色。
6.五色交辉:五彩缤纷,光彩闪耀。
7.青林翠竹:青翠的树林和竹子。
8.四时俱备:一年四季皆具备。
9.晓雾将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10.猿鸟乱鸣:猿猴和鸟儿在山林间啼叫。
11.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12.沉鳞竞跃:深水中的鱼争相跳跃。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对庐山雄奇壮观和秀润明媚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首联总写,描绘出一幅瑰丽的图画。诗人把“高山”比作“仙境”,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庐山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
颔联描写庐山的水,用“清流见底”突出其清澈的特点,用“两岸石壁”表现其险峻的特点。
颈联写庐山的植被,以“青林”“翠竹”突出其秀丽。“四时俱备”则表明庐山四季景色各异,各有各的特色。
尾联写庐山的气候,以晨昏之变突出庐山的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他离开仕途后,对官场生活感到厌恶,而向往自然。此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的。全诗通过描写庐山的壮丽风光,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