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眇眇,每环奥义;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韩非著博喻之富;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泛采而文丽: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之大略也。

若夫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实《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或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两汉以后,体势浸弱,虽明乎坦途,而类多依采,此远近之渐变也。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

【诗句】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眇眇,每环奥义;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韩非著博喻之富;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泛采而文丽: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之大略也。

【译文】 研究孔子和荀子的论述,他们的思想纯正而言辞优美;管仲、晏婴的篇章,内容真实且语言简洁;列子的书中,气势宏伟且文采奇特;邹衍的言论,思想浪漫且文辞雄壮;墨翟、随巢的著作,意思明确且语言质朴;尸佼、尉缭的作品,学问广博却文笔平直;鹖冠连绵不断,不断发出深刻的论调;鬼谷子深邃奥妙,经常阐述深奥的道理;情感辨析丰富,文子擅长这种能力;言辞简约而精炼,尹文掌握了其中的要点;慎到剖析道理的精妙之处,韩非著作中充满了丰富的比喻;吕氏借鉴了远古的典籍并融会贯通,淮南王在作品中广泛采集资料,文章华丽:这些就是从百家争鸣的学术成果中提炼出的精华,也是文章辞气的整体风格。

【注释】 1. 研夫:深入研究。 2. 理懿:道理纯正。 3. 事核:事件真实。 4. 气伟:气势宏伟。 5. 意显:意思明确。 6. 语质:语言质朴。 7. 术通:学问渊博。 8. 尹文:尹喜,古代学者,善解经传,精通百家之言。 9. 鬼谷:指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10. 扬雄:《法言》:扬雄的论文集名。 11. 刘向:《说苑》:汉朝刘向编纂的一部历史杂谈书籍。 12. 王符:《潜夫》:王符的著作《潜夫论》。 13. 崔实:《政论》:唐朝崔述的政治评论集。 14. 仲长:可能指的是仲长统,三国魏时政治家、文学家。 15. 杜夷:《幽求》:可能是杜夷的文集或著作。 16. 或叙经典:有的人专门叙述儒家经典。 17. 明政术:阐述政治策略。 18. 适辨一理:正好辨别一个道理。 19. 彼皆蔓延杂说:他们的学说杂乱无章。 20. 适(zhe)于诸子:正好适应诸子之学。 21. 何者:为什么。 22. 博明万事为子:广泛的明了万事。 23. 适辨一理为论:正好分辨出一个道理就称为一篇论著。 24. 彼皆蔓延杂说:他们的学说杂乱无章。 25. 适辨一理为论:正好分辨出一个道理就称为一篇论著。 26. 自六国以前: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27. 去圣未远:距离圣人的时代并不遥远。 28. 故能越世高谈:因此能够超越时代,进行高深的思考。 29. 自开户牖:自己打开思路的门户。 30. 两汉以后:到了汉朝之后。 31. 体势浸弱:体制渐趋衰弱。 32. 虽明乎坦途:虽然明白平坦的道路。 33. 而类多依采:但大多模仿抄袭别人的东西。 34. 此远近之渐变也:这是远近变迁的表现。 35. 身与时舛(chuǎn):我与时代不协调。 36. 志共道申:志向与时代相符。 37. 标心于万古之上:将心中所想表达在永恒之上。 38. 而送怀于千载之下:将怀念之情寄托在未来千年之中。 39. 金石靡矣:金石都化为了尘土。 40. 声其销乎:声音都将消逝吧!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的诗歌,作者通过深入分析孔子、孟子、老子等人的著述,表达了对先秦诸子百家学术成就的认可以及对当时学术风气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各个学者的论述风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后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评价,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学术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全诗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和深度,是一篇典型的先秦散文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