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谓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普,郑氏谱《诗》,盖取乎此。籍者,借也。岁借民力,条之于版,春秋司籍,即其事也。簿者,圃也。草木区别,文书类聚,张汤、李广,为吏所簿,别情伪也。录者,领也。古史《世本》,编以简策,领其名数,故曰录也。方者,隅也。医药攻病,各有所主,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术者,路也。算历极数,见路乃明,《九章》积微,故以为术,《淮南》、《万毕》,皆其类也。占者,觇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式者,则也。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律者,中也。黄钟调起,五音以正,法律驭民,八刑克平,以律为名,取中正也。令者,命也。出命申禁,有若自天,管仲下令如流水,使民从也。法者,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也。制者,裁也。上行于下,如匠之制器也。符者,孚也。征召防伪,事资中孚。三代玉瑞,汉世金竹,末代从省,易以书翰矣。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羌胡征数,负贩记缗,其遗风欤!券者,束也。明白约束,以备情伪,字形半分,故周称判书。古有铁券,以坚信誓;王褒髯奴,则券之谐也。疏者,布也。布置物类,撮题近意,故小券短书,号为疏也。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庶务在政,通塞应详。韩非云∶“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于州部。”盖谓此也。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征事以对也。牒者,叶也。短简编牒,如叶在枝,温舒截蒲,即其事也。议政未定,故短牒咨谋。牒之尤密,谓之为签。签者,纤密者也。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列者,陈也。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辞者,舌端之文,通己于人。子产有辞,诸侯所赖,不可已也。谚者,直语也。丧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称谚。廛路浅言,有实无华。邹穆公云“囊漏储中”,皆其类也。《牧誓》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大雅》云“人亦有言”、“惟忧用老”,并上古遗谚,《诗》《书》所引者也。至于陈琳谏辞,称“掩目捕雀”,潘岳哀辞,称“掌珠”、“伉俪”,并引俗说而为文辞者也。夫文辞鄙俚,莫过于谚,而圣贤《诗》《书》,采以为谈,况逾于此,岂可忽哉!
文心雕龙·书记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主要探讨了书牍和笺记的撰写以及它们在政务中的应用。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 故谓谱者:
- “谱”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记录或者分类的方法。古人在记录事物时,往往会根据其性质或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因此,“故谓谱者”可以理解为作者认为,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记录方法。
- 注序世统:
- 这里的“注”指的是注解、注释的意思。“序世”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排列顺序。而“注序世统”则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注解和排序,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意义。这个部分强调了注解和注释在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 籍者,借也:
- “籍”在这里是指账本或者记录。“借”表示借用、利用的意思。所以“籍者,借也”可以理解为账本来记录和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
- 簿者,圃也:
- “簿”指的是账本或者记录。在这里,“圃”表示种植或者管理的意思。所以“簿者,圃也”可以理解为账本是用于管理和种植各种资源和信息的。
- 录者,领也:
- “录”指的是记录或者记载的意思。“领”表示引导、引领的意思。所以“录者,领也”可以理解为记录是用来引领和管理各种信息和数据的。
- 方者,隅也:
- “方”指的是方正、整齐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有方向性、有条理的意思。“隅”指的是角落、边缘。所以“方者,隅也”可以理解为有条理、有方向性是重要的。
- 术者,路也:
- “术”指的是方法、技巧的意思。“路”表示道路、路径。所以“术者,路也”可以理解为方法和技术就像是道路上的指引,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 占者,觇也:
- “占者”,在这里指的是占卜、预测的意思。“觇”表示观察、查看的意思。所以“占者,觇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占卜来观察和预测未来。
- 式者,则也:
- “式”指的是规则、标准的意思。“则”表示法则、规律。所以“式者,则也”可以理解为规则和标准是必要的。
- 令者,命也:
- “令”指的是命令、法令的意思。“命”表示命运、生命。所以“令者,命也”可以理解为命令和法令就像是生命的主宰,对人们的行为和命运产生重要影响。
- 法者,象也:
- “法”指的是法则、法律的意思。“象”表示象征、比喻的意思。所以“法者,象也”可以理解为法律就像是自然界中的比喻,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 制者,裁也:
- “制”指的是制定、规定的意思。“裁”表示裁剪、裁断的意思。所以“制者,裁也”可以理解为制定法规和制度是用来裁断和管理事物的。
- 符者,孚也:
- “符”指的是契约、凭证的意思。“孚”表示诚信、信赖的意思。所以“符者,孚也”可以理解为契约和凭证是用来保证诚信和信任的。
- 疏者,布也:
- “疏”在此处指的是散布、分布的意思。“布”表示布匹、布料的意思。所以“疏者,布也”可以理解为散布和分布是用来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方式。
- 关者,闭也:
- “关”指的是门户、关口的意思。“闭”表示关闭、封闭的意思。所以“关者,闭也”可以理解为关门和闭关是用来控制出入和保护安全的方式。
- 刺者,达也:
- “刺”在古代文献中指的是讽刺或者批评的意思。“达也”表示通达、畅通无阻的意思。所以“刺者,达也”可以理解为讽刺和批评是用来表达真实想法和观点,使人们能够了解并接受真理的方式。
- 解者,释也:
- “解”指的是解释、说明的意思。“释”表示释放、解除的意思。所以“解者,释也”可以理解为解释和说明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并消除疑惑的方式。
- 牒者,叶也:
- “牒”指的是文件、书信的意思。“叶”表示叶子、叶片的意思。所以“牒者,叶也”可以理解为文件和书信是用来传达思想和信息,就像叶子一样承载着信息。
- 议政未定,故短牒咨谋:
- 在这里,“议政未定”指的是政府决策尚未确定。而“短牒咨谋”则是指通过简短的文件或书信向别人咨询意见或建议。这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方式。
- 牒之尤密,谓之为签:
- “签”在此处指的是特别紧密的文件或者书信。如果文件或书信内容非常紧密且重要,就被称为“签”。这说明在古代,对于重要的事务或信息,会使用特别密集的方式来传递和保存。
- 状者,貌也:
- “状”指的是形状、外貌的意思。在这里,“貌”表示外貌、形态的意思。所以“状者,貌也”可以理解为记录和描述事物的外貌和状态是很重要的事情。
- 列者,陈也:
- “列”指的是排列、陈列的意思。“陈”表示陈述、展示的意思。所以“列者,陈也”可以理解为陈列和展示是用来呈现和展示事物的手段。
- 辞者,舌端之文:
- “辞”指的是言辞、文字的意思。“舌端之文”指的是文字如同舌头上的文字一样生动有趣。所以“辞者,舌端之文”可以理解为言辞和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 解结滞结,故短简牍谋:
- 在这里,“解结滞结”指的是解决困难和问题。而“简牍谋”则是指用简短的文件或书信向别人咨询意见或建议。这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方式。
《书记》是一篇关于文书写作和政务应用的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书牍和笺记的撰写,第二部分讨论了各种政务中运用的杂文,共六类二十四种,最后一部分讨论了这些政务中运用的杂文,共六类二十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