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曰∶
议惟畴政,名实相课。断理必刚,攡辞无懦。
对策王庭,同时酌和。治体高秉,雅谟远播。
赞曰:
议惟畴政,名实相课。断理必刚,攡辞无懦。
译文:
议论时考虑的是政务的好坏,好坏是要用实际成果来衡量的。在处理事务时必须刚毅决断,言辞要有力而不软弱。
关键词解释:
- 赞曰:这是古代文言文的一种格式,类似于现代的“引言”,用来引出下文的主题或观点。
- 议惟畴政:讨论的是政务的好坏,这里的“畴”意为“大范围”、“普遍”。
- 名实相课:用实际成果来衡量。这里的“名”指名声、荣誉,“实”指实际效果,“课”即考核、评价。
- 断理必刚:在处理事务时必须刚毅决断。这里的“断”有决策、判断之意,“理”指事务、问题,“刚”意为刚毅果断。
- 攡辞无懦:言辞要有力而不软弱。这里的“攡”有简洁有力之意,“辞”指言辞、文辞,“懦”意为软弱、不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评论政治的文言文,作者通过赞述政治人物的政绩和言论,来表达对政治治理的看法和评价。诗中强调了议论时的务实态度,即用实际成果来衡量政治的好坏,同时也要求在决断事务时要有刚毅果断的态度,言辞要简洁有力,不能软弱无力。这样的政治理念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体现了作者对于政治治理的重视和对于政治人物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