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务,弛张治术。故其大体所资,必枢纽经典,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又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必练于兵,佃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环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设得其理,亦为游辞所埋矣。昔秦女嫁晋,从文衣之媵,晋人贵媵而贱女;楚珠鬻郑,为薰桂之椟,郑人买椟而还珠。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存于兹矣。

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言中理准,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古者造士,选事考言。汉文中年,始举贤良,晁错对策,蔚为举首。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观晁氏之对,验古明今,辞裁以辨,事通而赡,超升高第,信有征矣。仲舒之对,祖述《春秋》,本阴阳之化,究列代之变,烦而不慁者,事理明也。公孙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所以太常居下,而天子擢上也。杜钦之对,略而指事,辞以治宣,不为文作。及后汉鲁丕,辞气质素,以儒雅中策,独入高第。凡此五家,并前代之明范也。魏晋以来,稍务文丽,以文纪实,所失已多。及其来选,又称疾不会,虽欲求文,弗可得也。是以汉饮博士,而雉集乎堂;晋策秀才,而麇兴于前,无他怪也,选失之异耳。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王庭之美对也。难矣哉,士之为才也!或练治而寡文,或工文而疏治。对策所选,实属通才,志足文远,不其鲜欤!

文心雕龙 · 议对
深入解读“论”与“对”之精髓

  1. 引言:周爰咨谋,是为议也
  • “议之言宜”,审事宜也
  • 《易》之《节卦》:“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
  1. 论述周书所载历史陈说与议之道
  • 尧咨四岳,政乃不迷
  • 三代咨询,刍荛共谋
  1. 讨论古代议政实践及其影响
  • 赵灵胡服,季父争论
  • 商鞅变法,甘龙交辨
  1. 探讨议政的节制性与经典体统
  • 节制是议政核心要求
  • 经典为议政体统基础
  1. 评述管仲与轩辕明台之议
  • 轩辕有明台之议,传承远矣
  • 尧、舜询及刍荛,传统智慧体现
  1. 春秋释宋与鲁僖预议
  • 鲁僖预议,春秋大义彰显
  • 释宋之举,春秋笔法展现
  1. 探究赵灵胡服与季父争论
  • 赵灵胡服引发季父争论
  • 变革之议,战国思想碰撞
  1. 分析商鞅变法与甘龙交辨
  • 商鞅变法,法制改革实践
  • 甘龙交辨,儒法之争显现
  1. 总结议政与对答艺术
  • 议政贵在节制,经典为基
  • 古今陈说,对答如流
  • 士之才略,议论兼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