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者,开也。高宗云“启乃心,沃朕心”,取其义也。孝景讳启,故两汉无称。至魏国笺记,始云启闻。奏事之末,或云“谨启”。自晋来盛启,用兼表奏。陈政言事,既奏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必敛饬入规,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启之大略也。

又表奏确切,号为谠言。谠者,正偏也。王道有偏,乖乎荡荡,矫正其偏,故曰谠言也。孝成称班伯之谠言,言贵直也。自汉置八能,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晁错受书,还上便宜。后代便宜,多附封事,慎机密也。夫王臣匪躬,必吐謇谔,事举人存,故无待泛说也。

赞曰∶

皂饰司直,肃清风禁。笔锐干将,墨含淳酖。

虽有次骨,无或肤浸。献政陈宜,事必胜任。

启,是开启的意思。如高宗说“启乃心,沃朕心”,就是取其开导、启迪的含义。孝景帝讳“启”,因此两汉时期没有使用。到魏国时笺记才开始使用“启闻”这个词。奏事的末尾,有的人会加上“谨启”二字。从晋代开始兴盛起来,使用的范围更广泛,既有表也有奏。陈政言事,既属于奏的一种,让爵谢恩,也属于表的一种。必须收敛自己的言辞,使节奏紧凑,辨明要点轻清,文采而不浮夸,这便是启的基本特点。

表奏的内容十分确切,被称为谠言。谠,就是正直偏颇的意思。王道中有所偏颇,与广大的大道相违背,需要矫正这种偏颇,所以称为谠言。孝成帝称颂班伯的谠言,因为他认为言辞贵在正直。自汉朝设置八能,专门负责奏报阴阳之事,使用皂囊封板,因此被称为封事。晁错受书回来上交方便之策。后世便利之策大多附于封事,这是为了谨慎保密。王臣不因公私而丧失自身的原则,必定能够进谏直陈,事情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坚持原则,因此不需要泛泛而谈。

赞曰:

皂饰司直,肃清风禁。笔锐干将,墨含淳酖。

无或肤浸。献政陈宜,事必胜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