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既其身文,且亦国华。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策,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文为本者也。是以章式炳贲,志在典谟;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表体多包,情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屈,必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子贡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盖一辞意也。荀卿以为“观人美辞,丽于黼黻文章”,亦可以喻于斯乎?

赞曰∶

敷表降阙,献替黼扆。言必贞明,义则弘伟。

肃恭节文,条理首尾。君子秉文,辞令有斐。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既其身文,且亦国华。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策,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文为本者也。是以章式炳贲,志在典谟;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表体多包,情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屈,必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子贡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盖一辞意也。荀卿以为“观人美辞,丽于黼黻文章”,亦可以喻于斯乎?
  2. 赞曰∶ 敷表降阙,献替黼扆。言必贞明,义则弘伟。
  3. 肃恭节文,条理首尾。君子秉文,辞令有斐。

译文:

  1. 在中国古代,公文的目的在于向朝廷表达敬意和陈述意见,以彰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智慧。《尚书·周书·大诰》中有“敬慎地对待言辞”的说法,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因此,公文的形式应当是庄严而华丽的,内容应当是充满正义和伟大意义的。

  2. 当您将您的建议或批评呈递给皇帝时,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顺序。您必须恭敬地处理这些文书,并确保它们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清晰可见。作为君子,您应该掌握好文字的技巧,让言辞显得优美而华丽。

  3. 最后,您的建议和批评应该能够被采纳,这需要您的言辞是真诚而坚定的,内容是宏伟而深远的。同时,您的言辞应当简洁明了,既不过于冗长也不过于简略,让人感到流畅和自然。

  4. 孔子曾经说过“用心去思考和决定,用言语来表达和实现”。这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官员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用言辞来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并且通过他的言行来影响他周围的人。

  5. 荀况曾经说过:“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辞,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审美品味。”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说明一个优秀的官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眼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文人如何撰写奏疏(即章表)的过程,强调了其在传达信息、规劝君王及表达个人见解时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敷表降阙”、“献替黼扆”,体现了文人的职责所在,即向天子进谏,提出建议。同时,诗中的“言必贞明,义则弘伟”等语句,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言辞的要求——不仅要真实、明确,还要具有宏大的气魄和深广的意义。此外,诗还提到了制作公文时的注意事项,如遵循一定的规范、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等,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在写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