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表谢,遗篇寡存。及后汉察举,必试章奏。左雄表议,台阁为式;胡广章奏,天下第一:并当时之杰笔也。观伯始谒陵之章,足见其典文之美焉。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至如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琳禹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也。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矣。逮晋初笔札,则张华为俊。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比事,必得其偶,世珍《鹪鹩》,莫顾章表。及羊公之辞开府,有誉于前谈;庾公之《让中书》,信美于往载。序志联类,有文雅焉。刘琨《劝进》,张骏《自序》,文致耿介,并陈事之美表也。

诗句:文心雕龙 · 章表
译文:前汉表谢,遗篇寡存。及后汉察举,必试章奏。左雄表议,台阁为式;胡广章奏,天下第一:并当时之杰笔也。观伯始谒陵之章,足见其典文之美焉。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至如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琳禹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也。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矣。逮晋初笔札,则张华为俊。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比事,必得其偶,世珍《鹪鹩》,莫顾章表。及羊公之辞开府,有誉于前谈;庾公之《让中书》,信美于往载。序志联类,有文雅焉。刘琨《劝进》,张骏《自序》,文致耿介,并陈事之美表也。

注释说明:

  • “文心雕龙”是一本古代文学理论著作,由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刘勰所著。
  • “章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呈递的文书,包括上表和上章两种形式。
  • “遗篇寡存”指的是汉代之前的文献资料已经不多保存下来。
  • “汉代以后,通行章、奏、表、议”说明了在汉朝之后,这些文体成为了官方文书的标准形式。
  • “伯始谒陵之章”是指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蔡邕写的《陈情表》。
  • “晋文受册”指的是晋文公接受册封的场景,通常用来表示谦辞。
  • “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指的是曹操曾说过,在写表时不需要三次请求。
  • “魏初表章”指的是三国时期魏国初期的表章文风。
  • “文举之《荐祢衡》”指的是诸葛亮推荐祢衡的故事。
  • “孔明之辞后主”指的是诸葛亮对后主刘备的言辞。
  • “琳禹章表”中的“琳禹”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班固。
  • “陈思之表”中的“陈思”指的是陈思王曹植,他的表章文风最为突出。
  • “刘琨《劝进》”中的“刘琨”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诗人和将领刘琨。
  • “张骏《自序》”中的“张骏”指的是十六国时期的领袖张骏。
  • “序志联类,有文雅焉”这句话描述了作者认为文章应该有序有志,并且能够通过不同的文体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赏析:
这首诗是《文心雕龙》中关于章表部分的概述。作者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章表作品进行评价,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在书写文书时的风格与追求。其中提到了汉代以前的文献已不多见,以及后来各种文体的发展。特别指出了汉代之后的三种主要文书形式:章、表、奏,并分析了它们的命名由来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特点。

诗中提及了许多著名的章表作品,如东汉蔡邕的《陈情表》,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三国时诸葛亮的表章,体现了忠诚与智慧的结合;还有唐代班固与宋代张骏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古文和骈文的发展。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如晋代的司马徽(司马相如的后裔)的《荐祢衡表》,以及唐代张翰的《赠李司空序》。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文官在呈递文书时的礼仪和风格演变,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深刻理解和赞赏。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分析,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语言艺术的精湛技巧和高尚情操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