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

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乎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

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这首诗是《文心雕龙·情采》中的一段,主要讨论了文章的本质和写作技巧。首先,作者提到圣贤的书辞(文章)都是通过“采”(即文字和修辞手法)来表达的,这是文章的本质。然后,他列举了水和木的例子,说明文与质的关系,即文是从质中来的,而质又是通过文来体现的。

作者详细描述了文章创作的三个原则:形文、声文、情文。形文就是使用各种颜色,声文就是使用各种声音,情文则是使用各种情感。这三种方法都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作者通过研究《孝经》、《老子》和《庄子》、《韩非子》等经典,得出了文学创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文应当符合人的本性,过于华丽或过于质朴都是不对的。同时,他也批评了一些过度追求华丽辞藻的作家。

整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文章的创作应该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和谐统一。这种观点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