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合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关键,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征。夫宫商响高,徵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攡文乖张,而不识所调。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外听易为察,内听难为聪也。故外听之易,弦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可以数求,难以辞逐。
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迕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风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则馀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虽纤意曲变,非可缕言,然振其大纲,不出兹论。
诗句翻译
夫音律之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合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关键,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征。夫宫商响高,徵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攡文乖张,而不识所调。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外听易为察,内听难为聪也。故外听之易,弦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可以数求,难以辞逐。
译文
音乐的起源是人们的声音,声音结合了宫声和商声,从人的身体开始形成。先王根据这些规律来创建音乐。因此,乐器模拟的是人的声音,而不是乐器自身。语言是文章的关键,它是心灵的精髓,它能够调节呼吸和音律,嘴唇的震动就是如此。古代学习唱歌的方法是通过观察音律来确定节奏,使快速和缓慢的叫声都符合规则。宫音高亢,商音低沉;喉咙的发音方式和嘴唇的动作有所不同;牙齿的位置要恰到好处,才能分辨出各种声音。现在弹琴如果调子不对,必须知道如何调整。虽然文章有错误,但是作者不知道应该如何修改。声音在弦上发出,就能和谐地共鸣,然而声音从心中产生后,就失去了和谐的节奏,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外耳容易辨别声音,内耳很难辨别声音。所以对外耳来说容易辨别,用手掌去调整就可以了;对内耳来说很难辨别,声音与心灵交织在一起。可以用数字来寻找声音的规律,但不能用文字去追寻。
注释
- 夫音律所始:音律是从人的声音开始的。
- 声合宫商:指音乐的旋律结合了不同的音阶——官声(代表五音中的“角”)和商声(代表五音中的“徵”)。
- 先王因之:先王们根据这些音律来创造音乐。
- 器写人声:乐器模仿了人的自然嗓音。
- 响非学器:声音不是通过制造乐器来学习的,而是天生的。
- 言语者,文章关键:言语是文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 神明枢机:指的是言语或文章的核心和关键。
- 吐纳律吕:指言语的抑扬顿挫。
- 声萌我心:声音触动了我的内心。
- 外听易为察:外部的听觉更容易被察觉。
- 内听难为聪:内部的听觉往往更难被感知。
- 左碍而寻右:遇到困难就向左边寻求解决方案。
- 馀声易遣:多余的声音容易被忽略。
- 和体抑扬:和声应该有一定的起伏变化。
- 遗响难契:已经逝去的声音很难再被捕捉到。
- 振其大纲:抓住主要的部分。
赏析
这段《文心雕龙》中的《声律》部分深入讨论了诗歌创作中的音韵、节奏和声音效果。首先,作者强调了声音的自然属性和其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价值。接着,他批评了一些诗歌创作中的错误,如过度修饰和追求新颖而导致的词藻堆砌,认为这会导致作品缺乏深度和真实性。最后,他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处理诗歌创作中的声音和节奏的建议,如通过实践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声音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技巧和手法来达到音乐般的和谐效果。整体而言,这段内容不仅提供了关于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也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