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虽礼律草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柏梁展朝宴之诗,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之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馀采,莫与比盛。越昭及宣,实继武绩,驰骋石渠,暇豫文会,集雕篆之轶材,发绮縠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谈,清金马之路。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于六艺,亦已美矣。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献诔以免刑,班彪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及明章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东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论;帝则藩仪,辉光相照矣。自和安以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造皇羲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
文心雕龙·时序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虽礼律草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
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柏梁展朝宴之诗,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之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馀采,莫与比盛。越昭及宣,实继武绩,驰骋石渠,暇豫文会,集雕篆之轶材,发绮縠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谈,清金马之路。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于六艺,亦已美矣。
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献诔以免刑,班彪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及明章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东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论;帝则藩仪,辉光相照矣。自和安以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
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造皇羲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注释:
- 爰至:从…开始
- 有汉:汉朝时期
- 运接:交接、继承
- 燔书:焚书坑儒
- 高祖:即汉高祖
- 尚武:崇尚武力
- 简学:简化学问
- 《风》、《诗》: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小雅》
- 刘向:汉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 贾谊:西汉初期政治家、文学家
- 《大风》、《鸿鹄》:指《大雅·北山》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和《小雅·鸿鹄》中的“鸿鹄高飞”
- 邹枚:指邹阳和枚乘
- 孝惠:即汉文帝
- 文景:即汉景帝
- 经术:儒家经典学说
- 辞人勿用:指东汉末年文人不受重用
- 贾谊抑:贾谊被压抑
- 邹枚沉:邹阳和枚乘的沉沦
- 孝武:即汉昭帝
- 崇儒:尊崇儒学
- 润色鸿业:修饰宏伟的事业
- 辞藻竞骛:形容辞藻华丽,争相奔涌
- 柏梁、金堤: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两个典故
- 征枚乘以蒲轮:指征召枚乘担任重要职务并使用蒲轮(一种古代交通工具)
- 主父以鼎食:指主父偃得到皇帝赏赐的丰盛待遇(鼎食是指帝王的饮食)
- 公孙:指公孙弘
- 倪宽之拟奏:指倪宽的拟奏之作
- 买臣:指冯谖的后人买臣,曾任齐相
- 相如涤器而被绣:指司马相如曾因家境贫寒而穿粗布衣服
- 史迁寿王之徒:指司马迁及其门生弟子
- 严终枚皋之属:指严忌和枚乘
- 对:指应答
- 篇:指作品或文章
- 遗风馀采:遗留下来的风格和情趣
- 莫与比盛:没有人能比得上
- 昭及宣:指昭帝和宣帝
- 石渠、暇豫文会:指石渠阁的讨论和集会
- 雕篆之轶材:指雕刻篆刻的才能
- 绮縠之高喻:指华丽的比喻
- 王褒之伦:指王延寿等文士
- 底禄待诏:等待朝廷任命
- 元暨成:指元帝和成帝
- 意籍:《意林》是三国魏人缪袭编撰的一部类书
- 子云、子政:指扬雄和班固
- 锐思、雠校:指锐意思考和仔细考证
- 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 子云、子政:指扬雄和班固
- 灵均:指屈原的别称
- 馀影:指留下的影子
- 哀、平陵替:指哀帝和平帝的更迭
- 光武中兴:指光武帝刘秀的中兴
- 深怀图谶:指对谶纬的深入研究
- 颇略文华:指对文采的轻视
- 杜笃献诔以免刑:指杜笃的《吊古战场文》避免了死刑
- 班彪参奏以补令:指班彪参与撰写《汉书》
- 元暨成:指元帝和成帝
- 美玉屑之谈:指美玉般的言论
- 清金马之路:指清廉如金马门
- 清金马之路:指清廉如金马门
- 子云、子政:指扬雄和班固
- 锐思于千首:指锐意思考千首文章
- 雠校于六艺:指仔细校订六经文字
- 亦已美矣:已经很美了
- 自汉室迄至成哀:指从东汉到成帝时期
- 世渐百龄:指世道逐渐衰落
- 辞人九变:指文人的变化
- 祖述《楚辞》:指学习和模仿《楚辞》
- 灵均馀影:指屈原的余韵
- 成哀:指成帝时期
- 哀、平陵替:指哀帝和平帝的更迭
- 光武中兴:指光武帝刘秀的中兴
- 深怀图谶:对图谶的深入研究
- 颇略文华:对文采的轻视
- 杜笃献诔:指杜笃的《吊古战场文》
- 班彪参奏以补令:指班彪参与撰写《汉书》
- 明章叠加:指明帝和章帝的统治
- 崇爱儒术:尊崇儒学
- 讲文虎观:讲授儒学的地方
- 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指司马迁和班固撰写国家史书,贾逵撰写瑞颂碑文
- 东平擅其懿文:指东平侯刘苍擅长撰写文稿
- 沛王振其通论:指沛王刘恭善于阐述儒家学说
- 帝则藩仪:指皇帝作为榜样
- 辉光相照:相互照耀
- 和安以下:指东汉后期和安帝以后的历史时代
- 顺桓:指顺帝和桓帝的时代
- 班傅三崔:指班固、傅燮、崔骃等人
- 王马张蔡:指王粲、马融、张衡、蔡邕四人
- 磊落鸿儒:指学识渊博的人
- 才不时乏:指人才不缺
- 存而不论:存在但不予评价
- 中兴之后:指东汉末年到晋初的历史时期
- 华实所附:指依附于华丽的外表之下的实质内容
- 斟酌经辞:指斟酌儒家经典的言辞
- 盖历政讲聚:指历代帝王的政治实践和学术积累
- 靡儒风:指儒家文化的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