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刘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含章,动言成论。于时正始馀风,篇体轻澹,而嵇阮应缪,并驰文路矣。
逮晋宣始基,景文克构,并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至武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胶序篇章,弗简皇虑。降及怀愍,缀旒而已。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
让我们来赏析这首诗: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
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刘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含章,动言成论。
于时正始馀风,篇体轻澹,而嵇阮应缪,并驰文路矣。
逮晋宣始基,景文克构,并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至武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胶序篇章,弗简皇虑。降及怀愍,缀旒而已。
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
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
接下来是译文:
自献帝迁都后,文学界就开始动荡不安,到了建安末年,国家逐渐稳定起来。魏武曹操虽然只是一位相国,但他却深爱诗歌。魏文帝曹丕作为一位副君,他也非常擅长写辞赋。陈思曹植作为一位公子,他的文笔非常出色。他们都很有才气,因此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仲宣(王粲)在汉南任职,孔融则被召到河北。伟长(司马睿)在江南担任官员,公干(桓温)则在海边担任官位。德琏(王朗)综合了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元瑜(王羲之)展示了他潇洒的风度。
文蔚、休伯等人在一起,于叔等人在一起,德祖等人在一起,他们都在酒宴上傲视一切,从容自得。他们的笔下都是激昂慷慨的文章,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混乱,风俗衰败。他们都把情感深深地埋藏在文字中,因此文章充满了气势。
后来到了明帝时期,开始创作诗歌和乐曲。朝廷征召了许多写文章的人,建立了一个叫做“崇文殿”的地方来收集这些作品。何晏、刘桢等文人互相辉映。少主(司马懿的儿子)依然继承了父亲的遗风,高贵而又英明。他的眼神充满神采,每次说话都能成为经典。那时正始年间的风气还保留着一些轻淡的风格。然而嵇康、阮籍、向秀、嵇喜等人都在文学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等到晋朝建立之初,天下已经安定下来,但文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繁荣。虽然有些文人并不擅长写作,但他们的人才确实很丰富。如:王粲、蔡邕等人都善于用笔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最后我们来看《文心雕龙·时序》的最后一部分:”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上的人们都曾感叹过这样的时代,人们没有完全展现出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