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麟凤与麇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麇,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诗句:    
夫麟凤与麇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麇,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译文:
麒麟和凤凰与麋鹿和野鸡截然不同,珍珠和宝玉与碎石和砾石迥异。阳光照射大地,映照着万物的影子。但是鲁国人把凤凰当作麋鹿,楚国人把野鸡当作凤凰,魏国人把夜光当做怪异的石头,宋朝人把燕国的珍珠当宝珠。因为形状和物体易于辨认,所以错误就如此之多;因为文采和情感难以辨识,因此谁能轻易分辨呢?

注释:    
1. 夫麟凤 - “丈夫”的意思,指男子,“麟凤”是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2. 与...悬绝 - 形容差距极大,不能相比。    
3. 珠玉 - 珍贵的珠宝玉石。    
4. 砾石 - 碎石或小石子。    
5. 垂其照 - 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6. 青眸 - 青色的眼睛,用来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7. 鲁臣 - 鲁国(今山东)的官员。    
8. 楚人 - 楚国的官员。    
9. 魏民 - 魏国(今河南一带)的民众。    
10. 燕砾 - 燕子(古代传说中能衔来宝石)衔来的珍珠。    
11. 质文交加 - 指文章的质朴和华丽交替出现。    
12. 知多偏好 - 指对事物的理解有很多主观偏见。    
13.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 - 指性情豪迈的人喜欢在逆境中发出激昂的声音。    
14. 酝藉者见密而高蹈 - 指含蓄内敛的人善于在细节中发现深意并加以超越。    
15. 浮慧者观绮而跃心 - 指肤浅智慧的人容易被华丽的东西所吸引。    
16. 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 指那些喜欢新奇事物的人对于奇异的事物容易感到惊讶。    
17. 会己则嗟讽 - 自己认同时就会感慨或讽刺。    
18. 异我则沮弃 - 与自己不同就会沮丧放弃。    
19. 各执一隅之解 - 各持己见,固执己见。    
20. 拟万端之变 - 比喻变化万千,难以一一对应。    
21.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比喻眼界狭隘,只看到眼前的事物,看不见更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人和物,以及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和认知的深刻见解。诗中通过“夫麟凤与麇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强调了不同类别的事物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本质的差异。

诗人指出了人们在认知上的局限性,如“知多偏好”,即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理解和评价事物。此外,“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视角对认知的影响,即同一个人如果认同某种观点,就会觉得它很有道理,而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则会嗤之以鼻。

“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指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很难做到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世界,总是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边界。这种局限性导致了人们对世界的误解和隔阂,正如“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意味着只有局限在一个角度上的人,才能看到完整的世界。

整首诗以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示了人类认知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提醒我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避免因为个人的偏见和局限而错过更广阔的真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