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文武之术,左右惟宜。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攡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诗句: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文武之术,左右惟宜。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译文:
人类生来就具备五种才能,但才能的长短和用途不同,如果不是才智出众的人,就很难做到完美无缺。然而将帅因为地位崇高而能够大展宏图,文人因为职位卑微而常受到讥讽,这是长江、黄河之所以奔腾汹涌,细流之所以曲折不畅的原因。名声和地位是相互关联的,这已经很清楚了。地位的高低与能否成功也有一定的关系。就像孔子说:“君子应具备各种才能,等待适当的时机然后行动。”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固然应该培养自己的素质,充实内在力量,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胜任。像楩木和楠木一样坚硬,像豫章树一样挺拔;文才和武功都很出色。穷困时独自修养自己,追求文学成就;得志时就能为国家所用,施展自己的才干。这样的人就是古代所说的“良匠”。
注释:
-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 - 人们生来就具备五种不同的才能,但各自的才能和用途却各有不同。
- 自非上哲,难以求备 - 如果不是非常智慧的人,很难做到完美无缺。
-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 - 名声的兴衰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 - 名声的兴衰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 - 名声的兴衰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 然将相以位隆特达 - 然而将帅因为地位崇高而能够大展宏图。
-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 - 名声的兴衰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 然则位之通塞 - 那么地位的高低与能否成功也有关系。
-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 人们所被选拔录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完成国家大事。
- 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 - 鲁国的敬姜虽然聪明能干,但她只是一个妇人。
- 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 - 尽管如此,我们应当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的事情上。
- 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 - 难道那些有学问的男子没有能够了解国家的事务吗?
- 彼扬马之徒 - 指的是魏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嵇康、阮籍等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玄言或清谈。
- 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 - 只有文词而缺乏实际才干,所以最终只能居于下位。
- 昔庾元规才华清英 - 以前的庾亮很有才华且品德高尚。
- 故文艺不称 - 因此他的文学成就并不显赫。
- 若非台岳 - 如果不是朝廷重臣的话。
- 则正以文才也 - 那么他就是因为文才高超才得到重用的。
- 文武之术,左右惟宜 - 文武双全的人才,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合适。
- 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 - 郤縠擅长书写公文,因此被提拔为元帅。
- 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 - 难道只是因为喜欢文学而不善于武艺吗?
- 孙武《兵经》 - 孙武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辞如珠玉 - 言辞优美动听如同珠宝玉石一般。
- 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 难道只是因为他练习武艺而不能通晓文章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