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古离别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译文:

远离你与你分别的人啊,直至雁门关。

黄云遮蔽了千里路程,游子何时才能回家?

送你像昨天一样,檐下的露水已经凝结成球。

不惜蕙草到了晚上依然翠绿,我多么悲伤路途中的寒意。

你在那遥远的天涯,我的身体却永远和你分离。

希望再见你的容颜,如同琼枝上的花朵永不凋谢。

就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我们的命运最终不会改变。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别离之情的古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对重逢的渴望。全诗以“古离别”为题,贯穿始终,展现了一个离别的场景。

第一句“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描绘了与爱人相隔千里、至雁门关的离别场景。这里的“雁门关”是古代著名的边关,象征着远方和阻隔,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艰难和距离的遥远。

第二句“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通过黄云遮住千里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游子的漫长等待。这句中“黄云”和“千里”都是典型的视觉意象,增加了诗句的画面感和深度。同时,“游子何时还”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对家的思念。

第三句“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诗人将自己送别的情景比作昨天,而檐前的露水已经凝结成团,形象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这里的“如昨日”和“露已团”都是对比手法,增强了送别的情感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表达了对离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例如,“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所寄终不移”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最后一句“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则是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琼树枝”象征着美丽和纯洁,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美好祝愿和期盼重逢的愿望。

整首诗以“古离别”为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离别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以及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离人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