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景骛登临,方宵尽谈谑。
谈谑有名僧,慧义似传灯。
远师教逾阐,生公道复弘。
小乘非汲引,法善招报能。
积迷顿已悟,为欢得未曾。
为欢诚已往,坐卧犹怀想。
况复心所积,兹地多谐赏。
惜哉无轻轴,更泛轮湖上。
可思不可见,离念空盈荡。
贾生傅南国,平子相东阿。
优游匡赞罢,纵横辞赋多。
方才幸同贯,无令绝咏歌。
幽谷虽云阻,烦君计吏过。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陆长史倕的酬谢之情之作。下面是逐句释义:
- 余景骛登临,方宵尽谈谑:
- “余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骛登临”表示诗人想要登上高处,享受美景。
- “方宵尽谈谑”意味着在夜晚结束之前,他们还在愉快地交谈。
- 谈谑有名僧,慧义似传灯:
- “谈谑”指的是聊天、嬉戏。
- “名僧”指的是著名的僧人,通常与智慧和佛法有关。
- “慧义”指的是智慧和教义。
- “传灯”是一种佛教仪式,象征着传递佛法。
- 远师教逾阐,生公道复弘:
- “远师”可能指的是远离尘世的修行者。
- “教逾阐”意味着教义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阐述。
- “生公”可能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或修行者,他提倡佛法。
- “复弘”意味着再次弘扬佛法。
- 小乘非汲引,法善招报能:
- “小乘”指的是佛教中的初级阶段。
- “汲引”意味着引导、吸引他人向善。
- “法善”指的是佛法的善妙。
- “招报能”意味着佛法能够吸引众生并给予他们帮助。
- 积迷顿已悟,为欢得未曾:
- “积迷”指的是长期的迷惑或错误观念。
- “顿悟”意味着突然觉悟或明白。
- “为欢”可能指的是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快乐或满足。
- “得未曾”表示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
- 为欢诚已往,坐卧犹怀想:
- “为欢”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快乐时光。
- “诚已往”意味着这些快乐时光已经成为过去。
- “坐卧犹怀想”表示无论坐着还是躺着,都在想念那些快乐的时光。
- 况复心所积,兹地多谐赏:
- “心所积”可能指的是内心的积累或修养。
- “兹地”指的是这个地方或环境。
- “多谐赏”意味着这个地方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或景观。
- 惜哉无轻轴,更泛轮湖上:
- “无轻轴”表示缺少轻便的工具或交通工具。
- “更泛轮湖上”意味着需要乘坐船只在湖面上行驶。
- 可思不可见,离念空盈荡:
- “可思不可见”表示某物虽然可以思考,但无法真正看见。
- “离念空盈荡”表示思念某人或事物时,心中充满了空虚和不安。
- 贾生傅南国,平子相东阿:
- “贾生”可能指的是汉朝时期的贾谊(贾生)。
- “傅南国”可能是指辅佐国家南方地区的事务。
- “平子”可能指的是东汉时期的班固(字叔皮)。
- “相东阿”可能是指辅佐东阿国的事务。
- 优游匡赞罢,纵横辞赋多:
- “优游”可能指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 “匡赞”可能是指辅助或支持某人或某事。
- “纵横辞赋多”可能意味着他的文采飞扬,写了很多优秀的文章。
- 方才幸同贯,无令绝咏歌:
- “方才”可能指的是恰好、刚好的意思。
- “幸同贯”可能意味着两人之间有相同的看法或理念。
- “无令绝咏歌”可能意味着不要放弃歌唱或吟诵诗歌。
- 幽谷虽云阻,烦君计吏过:
- “幽谷”可能指的是偏僻而寂静的地方。
- “云阻”表示有障碍或困难。
- “烦君计吏过”可能是指请对方帮忙解决某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