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诗句
世说新语 · 言语第二
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译文
- 司马景王东征时,他取了上党人李喜,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当司马景王询问李喜为何来的时候,李喜回答说因为先公对他以礼相待,所以他能够遵循礼节进退;现在景王用法律来要求,他只是畏惧法律而已。
- 邓艾口吃,说话常常称呼自己为“艾艾”。 晋文王(司马懿)开玩笑说:“你口中的‘艾艾’,一定是重复了很多次。”邓艾回答说:“就像凤凰一样,所以我才被称为一只凤凰。”
- 嵇康被杀后,向秀推荐他的侄子向长进入洛阳任职。 晋文王引荐他时问他:“听说你有隐居箕山的志向,为何在这里?”向秀回答说:“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不值得羡慕。”晋文王听后很赞赏。
- 晋武帝登基时,得到了一个“一”字。 皇帝对此感到高兴,但是群臣都无言回答,只有侍中裴楷进言道:“我听说天得到了‘一’就会变得清明,地得到了‘一’就会安定,侯王得到‘一’就能成为天下的楷模。”皇帝听了很高兴,群臣都感叹佩服。
- 满奋害怕风,在晋武帝坐着的时候,北窗做了一个琉璃屏风,但屏风看起来又密又空,满奋因此面露难色。 晋武帝笑着对他说:“你就像是一头看见月亮也会喘息的吴牛。”满奋回答说:“臣就像一头看到月亮会喘息的牛。”
注释与赏析
- 第1句:引用历史典故,展示了司马景王对待李喜的态度以及李喜的回答。司马景王用礼待李喜,而李喜也遵守礼仪行事,体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与忠诚。
- 第2句:通过邓艾的言辞和回答,揭示了其性格特点和处世态度。邓艾虽然口吃,但他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被外界压力所动摇。
- 第3句:讲述了向秀如何推荐侄子向长进入洛阳任职的故事。晋文王的引入和询问,展示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赏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居士人的态度和看法。
- 第4句:描绘了晋武帝登基的情景和他得到的“一”字的喜悦。这个字象征着皇权的开始和稳固,也暗示了晋朝的繁荣与昌盛。
- 第5句:通过满奋的反应和回答,展现了他的谨慎和谨慎的性格特点。面对晋武帝的提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巧妙地回避了问题,这种机智的表现赢得了晋武帝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