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诗句

  1. 世说新语 · 言语第二 -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由刘义庆编纂。”世说”取自”世事如谈笑”之意,全书分为十卷,记载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各种人物的言行轶事。“言语”部分则专门记录当时文人的言谈举止。
  2.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 - “乐令”是指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陆机的父亲陆云,字士龙。成都王是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刘备的儿子刘禅,封为大将军。“适”是指嫁给的意思。成都王的女儿嫁给了大将军成都王刘颖。
  3. 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 - 长沙王即长沙桓王司马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兼军事家。他身边聚集了一些小人,而疏远了那些真正的君子。朝廷上的人因此都感到不安和害怕。
  4. 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 - 乐令即陆云,陆家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与长沙王有亲戚关系(可能是通过联姻),这使得长沙王更加信任陆家。然而,一些小人趁机向长沙王进谗言。
  5.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 - 陆机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士龙。武子是王导的字,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对晋朝的建立有重大贡献。陆机来到王家时,王导拿出了几斛羊肉奶酪招待他。王导指着这些东西问陆机:“你江东(今江苏一带)用什么能比得上这些?”
  6. 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 陆机的回答很有诗意,他说自己虽然身在江南,但已经品尝到了千里之外的美味——用莼菜做的羹(一种很嫩的鱼或水生植物的菜叶),但是还没有尝到盐豉(一种调味品)。
  7.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 - “中朝”指的是当时的中央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中部地区。这个小孩的父亲生病了,他在街上乞讨药物。
  8. 主人问病,曰:“患疟也。” - 主人问小孩为什么生病,小孩回答说他是患了疟疾。
  9. 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 - 这里的“尊侯”是对对方的一种尊称,意思是尊敬的先生。小孩以“明德君子”形容长沙王,认为长沙王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然后他回答:“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意思是说长沙王因为自己的品德高尚而得了疟疾。
  10. 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 - 崔正熊是西晋时期的人,姓崔。都郡是当时的一个地名,可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位姓陈的将军向崔正熊询问:“您和崔杼相隔了多少代呀?”崔正熊回答说:“我离崔杼不远,就像您离陈恒(春秋时期的陈国的君主陈灵公)不远一样。”
  11. 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崔正熊离崔杼不远,就像陈国国君陈恒离开他的国家不远一样。
  12.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 - 元帝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庙号,他曾经迁都至建康(今南京)。顾骠骑是指顾恺之,字长康,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和诗人。元帝在过江(指从建业迁移到建康)后对顾恺之说:“我作为一个寄居在外的人,心里总是感到惭愧。”
  13. 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 -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王把天下视为自己的家,所以像耿、亳这样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归属地,九鼎也被迁移到洛邑。这里提到了两个地方:耿和亳都是古代诸侯国的名称,九鼎则是古代帝王的重要象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