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阼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原文

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注释

  • 刘琨:字安民,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他曾与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多次战争,保卫国家疆土。
  • 温峤:字太真,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曾任尚书左仆射等职,为晋室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班彪:东汉末年的历史学家,他撰写了《后汉书》,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马援:东汉末年的名将,他曾经辅助光武帝刘秀建立汉朝,并参与平定南方的叛乱。
  • 桓公:指春秋时代的齐桓公,曾九次会合诸侯,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统一。
  • :此处代指晋文公,即晋文侯,他在位时晋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译文

刘琨虽然被入侵者阻隔在黄河以北,但他心中始终念念不忘的是朝廷的安危。他对温峤说:“班彪意识到汉朝能够复兴,马援明白光武帝可以辅佐。现在晋朝的国运虽然衰微,可是天命还没有改变。我想在黄河以北建立功勋,让你在江南宣扬我的名声。”温峤回答道:“我虽然才能不如从前的人,但我仍愿意追随明公您一同建功立业。”

赏析

刘琨和温峤的对话深刻地体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刘琨表达了自己虽身处乱世但心系朝廷的决心,而温峤则表达了自己虽才能有限但仍愿意为国家效力的意愿。这段对话不仅反映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也展现了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坚定立场和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