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斋前种一株松,何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
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诗句翻译:
- 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斋前种一株松,何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赏析:
本诗是孙绰的一篇赋,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交往,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独特理解。诗中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例如,孙绰在《遂初赋》中表达了他对于安分守己的理解,他认为只有明白自己的本分,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和满足。这种思想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诗中提到的高世远、顾长康、王孝伯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名士和官员,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气和个人修养。这些人物的形象和对话,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学价值,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
诗中的自然景观和山水描写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通过对这些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交往和社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修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