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鞧,王济剔嬲不得休。”或云:潘尼作之。
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冲曰:“皋陶严明之旨,非仆闇懦所探。”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冲乃粗下意。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诗句:
- “世说新语 · 政事第三”:这是引用《世说新语》中关于政事的篇章。
-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山涛(字巨源)因为其地位和声望,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还是知道如何任用人才。
- “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年轻的有权势的人,例如和峤、裴楷、王济等,都在一起谈论诗歌。
-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鞧,王济剔嬲不得休””:在阁楼的柱子上刻着一首诗:“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鞧,王济剔嬲不得休”。
- “或云:潘尼作之”:这首诗可能是由潘尼所作。
- “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贾充开始制定法律,并与羊祜一起咨询太傅郑冲的意见。
- “冲曰:“皋陶严明之旨,非仆闇懦所探。””:郑冲说:“皋陶的严格和明确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 “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羊祜说:“皇上的意思只是想让法律稍微宽松一点。”
- “冲乃粗下意”:郑冲于是同意了羊祜的建议。
-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山涛在选拔官员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官员,没有一个人被误用。
- “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凡是他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准确。
-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唯一的例外是陆亮,他被朝廷任命,但和他的愿望不同,因此他争辩但没有成功。
- “亮亦寻为贿败”:陆亮也被贿赂所败坏。
-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嵇康被诛后,山涛推荐他的孙子嵇绍担任秘书丞。
- “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司马绍询问山涛的去向,山涛回答说:“我已经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了!天地四季都有变化,何况人呢?”
-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戎做东海郡的长官时,一个小官吏偷了池塘里的鱼,但被地方官员追究。
-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安期问那个小官吏:“你从哪里来的?”那个小官吏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回来,不知不觉天黑了。”
- “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王安期说:“用严厉的手段去树立权威,可能不是治国的关键。”然后叫差役把那个小官吏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