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这首诗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主要讲述了四位历史人物在遭遇不同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气质和应对方式。通过这些故事,诗人传达了对人格、情感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首先来看第一段:
- 诗句:”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 注释:顾邵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官员,雍是他的父亲。
- 译文:东晋的豫章太守顾邵,他的儿子雍就是顾邵自己。
- 赏析:此诗句点明了人物身份和父子关系,为后续故事情节铺垫。
接着看第二段:
- 诗句:”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 注释:顾邵在官任上去世,雍召集下属举行围棋比赛以纪念他。
- 译文:顾邵在任职期间去世了,他的继任者雍召集下属举行围棋比赛来怀念他。
- 赏析:此句反映了顾邵生前与下属之间的和谐以及他去世后部下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然后是第三段:
- 诗句:”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 注释:外面有信来,但没有儿子的信,虽然神情不变,但心里已经知道了原因。
- 译文:收到一封家书,没有儿子的消息,虽然神情不变,心中却明白情况。
- 赏析:此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期待,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安危的高度关切。
接着是第四段:
- 诗句:”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 注释:嵇康即将被执行死刑,但他神情镇定。
- 译文:著名音乐家嵇中散即将被处决,他的神情依然平静。
- 赏析:此句展示了嵇康高洁的品格和对生死超脱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人的特殊待遇。
第五段是关于夏侯太初的故事:
- 诗句:”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 注释:夏侯太初曾经倚靠在柱子上写作。
- 译文:夏侯太初曾经依靠柱子写字。
- 赏析:此句描绘了夏侯太初专注工作的场景,突显了他勤奋的性格特点。
最后一段讲述王戎七岁时的经历:
- 诗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注释:王戎七岁时曾和小朋友们一起游玩。
-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一群小孩一起出游。
- 赏析:这段描绘了王戎童年时的纯真和好奇心,体现了他的天真无邪。
最后一段是关于魏明帝的故事:
- 诗句:”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 注释:王戎七岁时也曾去看虎,老虎趁人不备爬到栏杆旁咆哮,声音巨大到使人无法站稳。
- 译文:王戎七岁时,他也去了。老虎趁着人们不注意爬上栏杆大声吼叫,声音之大以至于所有人都吓得后退摔倒。
- 赏析:这一情节表现了老虎的威猛和王戎的勇气及观察力。
这首诗通过对四位历史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情、智慧和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格、情感和智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