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顾至晓回转,不得快孰。许上床便咍台大鼾。丞相顾诸客曰:“此中亦难得眠处。”
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见阿恭,知元规非假。”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诗句解析
- 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
- 许侍中: 指的是许侍从(许参)。
- 顾司空: 指的是顾司空(顾荣),他在东晋时期担任过司空的职务。
- 俱作丞相从事: 两人同时担任丞相府中的办事人员。
- 被遇: 受到特别的待遇或重视。
- 游宴集聚: 在宴会上聚集在一起。
- 略无不同: 没有一点差异。
- 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
- 夜至丞相许戏: 在某个夜晚去丞相家玩耍。
- 欢极: 非常高兴,到了极点。
- 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 丞相下令让人进入自己的帐篷睡觉。
- 顾至晓回转不得快孰。许上床便咍台大鼾。
- 晓回转: 到了天亮仍然醒着。
- 不得快孰: 没有得到休息,感到疲倦或不适。
- 咍台大鼾: 大声打鼾。
- 丞相顾诸客曰:“此中亦难得眠处。”
- 丞相顾诸客: 顾及所有宾客。
- 此中亦难得眠处: 这里也是很难找到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
- 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
- 庾太尉: 指庾亮,当时著名的文人,风度翩翩。
- 风仪伟长: 形容庾亮外表英俊,仪态非凡。
- 不轻举止: 不随便行动,有礼貌。
- 时人皆以为假: 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虚伪的。
- 亮有大儿数岁: 庾亮的长子已经几岁了。
- 雅重之质: 非常看重他的品质。
- 便自如此: 因此表现得如此。
- 人知是天性: 人们知道他是天生如此。
- 温太真: 温峤,字太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
- 隐幔怛之: 暗示庾亮的儿子庾阐(字文度)的行为有些过分。
- 此儿神色恬然: 这小男孩看起来很平静。
- 徐跪曰: 慢慢跪下说。
- 君侯何以为此?: 请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 论者谓不减亮: 评论的人认为他的这种行为并不比庾亮的差。
- 苏峻时遇害。
- 苏峻时遇害: 苏峻在某一时刻遭遇了不幸。
- 或云: 有人说。
- **见阿恭::看到庾阐,即庾文度。
- **知元规非假::知道庾亮不是假装的。
-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
- 章安令: 章安太守。
- 迁太尉记室参军: 被提升为太尉府的记室参军。
- 名字已显: 名声已经显露出来。
- 位微: 地位不高。
- 人未多识: 人们不认识他。
- 褚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
- 褚公: 指的是褚裒,东晋时期的官员。
- 乘估客船: 乘坐商船。
- 故吏: 原来的下属或者仆人。
- 数人投钱唐亭住: 有几个手下住在钱唐亭下。
- 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 尔时: 那时。
- 吴兴沈充为县令: 当时的吴兴县县令是沈充。
- 当送客过浙江: 当时规定,县令有责任送客人通过浙江。
- 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 客人离开之后,亭吏命令把褚裒移到牛屋下面。
- 潮水至,沈令起彷徨: 涨潮的时候,沈充起来四处张望。
- 问:“牛屋下是何物?” 沈充问道:“牛屋下面是什么?”
- 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亭吏回答说:“昨天有一个粗俗的人来到亭子中,因为有贵人在这里,所以暂时把他移到牛屋下面。”
- 沈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 沈令有酒色: 沈充因为饮酒后面色泛红。
- 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 所以远远地问这个粗俗的人想不想吃饼?叫什么名字?能不能交谈一下。
- **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褚裒因此举手回答说:“我姓褚,名裒(qú)。远在天边的人都知道您的大名。“
- 远近久承公名: 远近的人们长时间地传颂您的大名。
- 令于是大遽: 沈充于是感到非常慌张。
- 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 不敢把褚裒移走,就在他的牛屋下面写下名片去见褚裒。
- 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 然后宰杀了一头牲口准备饭菜,摆在褚裒面前。
- 鞭挞亭吏,欲以谢惭: 鞭打亭吏,想要以此表示歉意。
- 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 褚裒和沈充一起喝酒,谈笑自如,没有一点异常的表现。
- 令送公至界: 沈充送褚裒到了国境线上。
译文与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褚裒和沈充之间的一次交流场景,反映了两人之间的互动以及褚裒的个性和智慧。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展现了褚裒的智慧与风度,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