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
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或云:“尚自然令上。”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孙遂沐浴此言。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复东听,王又曰:“自是(金本)釪后王、何人也。”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
诗句
- 世说新语 · 赏誉第八:此诗是关于《世说新语》中关于人物评价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物性格和才华的评价。
- 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桓温上表称谢尚“神怀挺率”,意指其人性情直率、精神饱满、有朝气,因此受到民众好评。
- 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或云:“尚自然令上。”:世人认为谢尚为人正直、通达,阮遥集则称赞他“清畅似达”,意味着其行为和思想都显得高雅而顺畅。也有人评论说他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不造作。
-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这里描绘了谢安在拜访因病卧床的桓温时的情景,从东门进入,表达了谢安对友人健康状况的关心以及自己能再次见到友人的喜悦。
-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简文帝认为敬豫“朗豫”, 即聪明且有风度。
-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孙遂沐浴此言。:孙兴公与庾亮的参军一同游览白石山,卫君长在场。孙兴公道出对庾亮的评价,认为他虽然与山川景色无关,却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而卫君长则表示自己不如其他人,但庾亮仍有让人倾倒之处。
-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右军将军王羲之评价陈玄伯为“垒块有正骨”,意指陈玄伯的品格端正,有坚强的意志。
-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王濛(长史)说刘尹(刘惔)了解自己胜过他自己了解自身。
-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复东听,王又曰:“自是釪后王、何人也。”:王导和刘惔一起倾听林公(林下丞相)讲课,王导先告诉刘惔说坐在前排的人是个不好相处的人,后来又说那人后来成了王导和何人的老师,表明他们对这个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负面看法转变为正面看待。
-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许询说“琴赋”里提到,只有最精湛的音乐才能让听者理解其中的奥义;刘真长就是这样的人;唯有像简文那样沉静的人才能与他保持心灵的平静。
译文
- 世说新语 · 赏誉第八:此篇记载了《世说新语》中关于人们性格和才华的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物的品评。
- 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桓温赞扬谢尚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豪爽的性格,因而得到了人民的赞誉。
- 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或云:“尚自然令上。”:世人都认为谢尚是一个正直通达之人,而阮遥集则认为他的举止潇洒自如。
-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当桓温生病时,谢安前去探望并从东门进入。桓温远远望去感叹道:“我家很久没有出现像谢安这样的人!”
-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简文帝认为敬豫聪明且有风度。
-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孙遂沐浴此言。:孙兴公和庾亮的参军一同游览白石山,卫君长在场。孙兴公道出他对庾亮的评价,认为他虽然与山川景色无关,却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而卫君长则表示自己不如其他人,但庾亮仍有让人倾倒之处。
-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右军将军王羲之评价陈玄伯为“垒块有正骨”,意指陈玄伯的品格端正,有坚强的意志。
-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王濛(长史)说刘尹了解他胜过他自己了解自身。
-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复东听,王又曰:“自是釪后王、何人也。”:王导和刘惔一起听林公讲课,王导先说前排坐着的人是个不好相处的人,后来又说那人后来成了王导和何人的老师。
-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许询说“琴赋”里提到,只有最精湛的音乐才能让听者理解其中的奥义;刘真长就是这样的人;唯有像简文那样沉静的人才能与他保持心灵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