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道季云:“思理伦和,吾愧康伯;志力强正,吾愧文度。自此以还,吾皆百之。”

王僧恩轻林公,蓝田曰:“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简文问孙兴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负其才;知之者无取其体。”

蔡叔子云:“韩康伯虽无骨干,然亦肤立。”

郗嘉宾问谢太傅曰:“林公谈何如嵇公?”谢云:“嵇公勤着脚,裁可得去耳。”又问:“殷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然亹亹论辩,恐殷欲制支。”

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尽。”

卫君长是萧祖周妇兄,谢公问孙僧奴:“君家道卫君长云何?”孙曰:“云是世业人。”谢曰:“殊不尔,卫自是理义人。”于时以比殷洪远。

诗句

  1.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这是一本古代笔记小说集,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和故事。“品藻”在这里指的是对人的品质和才华进行评价。
  2. 庾道季:即庾亮,是东晋时期的政治人物,曾任尚书令等职,有文采。
  3. 康伯:“康伯”指的是谢安,字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4. 王僧恩:指王濛,他是东晋时期有名的文人,与谢安齐名。
  5. 简文:指晋简文帝司马昱,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文化繁荣。
  6. 袁羊:指的是袁宏,字子瑜,是东晋的文学家。
  7. 蔡叔子:蔡谟,字敬元,是东晋时期的学者。
  8. 韩康伯:指的是韩康,字康伯,是南朝宋的官员。
  9. 郗嘉宾:指的是郗愔,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学者。
  10. 林公:这里可能是指谢安,但更有可能是误写或代称。
  11. 嵇公:指嵇康,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音乐家,以才艺闻名。
  12. 卫君长:可能是个误写或是人名的一部分。
  13. 孙僧奴:孙绰,字兴公,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14. 殷洪远:指殷浩,字洪远,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译文

  1.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世说新语): “我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时合乎道理、和谐一致,我自愧不如谢安;在志向、力量上刚强而正直,我自愧不如殷浩。从那时以来,我都把他看作最可敬的人。”
  2. 王僧恩轻视林公(王僧):王濛(王僧恩),他的弟弟谢安(林公)。
  3. 蓝田说:”不要学习你弟弟,你的弟弟确实不如他。”
  4. 简文问孙兴公:“袁羊怎么样?”孙答:“不知道的人不辜负他的才华;知道的人没有取笑他的性格。”
  5. 蔡叔子说:”韩康伯虽然没有筋骨,但是也很有气势。”
  6. 郗嘉宾问谢太傅:”林公谈得怎么样?”谢答:”嵇康勤于走路,才能接近他(林公)罢了。”
  7. 又问:”殷仲堪怎么样?”谢答:”很超脱,像支遁(殷仲堪)那样。”
  8. 卫君长是萧祖周的妻子哥哥,谢太傅问孙僧奴:”你家卫君长是怎样的人?”孙答:”他是个世家子弟。”谢太傅说:”不,卫君长是个讲理义的人。”当时人们用这个比喻来比较殷浩和谢安。

赏析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汉后期到东晋初年名士言行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本书所记多为汉末至西晋间一些人士言论轶事及逸闻奇事。全书分言志、言理、言情、言捷四类,其中言理部分最多,共五十五则,占总篇目一半以上,集中表现了作者崇尚清谈的倾向。

本诗选段主要讲述了几位知名学者之间的对话和评价,展现了他们对于人品和才华的看法。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窥见当时社会对文人的评价标准和审美趣味,以及不同人物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比较的氛围。

庾道季的评价显示了他对谢安的尊敬和认可,认为谢安在处理事务时既符合逻辑又充满和谐。而对王僧恩的态度则表明了庾道季对于贵族家族背景的轻视。

简文帝提问孙兴公关于袁羊的问题,显示出他对艺术和人格独立的重视。孙兴公的回答揭示了对艺术家个性的肯定和对作品风格的客观评价。

蔡叔子对韩康伯的评价虽然简短,但却表达了对其虽无筋骨却有气势的欣赏。郗嘉宾询问关于林公和殷仲堪的对话,展示了对于两位历史人物的深入理解和比较。

最后一段描述了卫君长的家族背景,并通过谢太傅的询问引出了对于家族成员的评价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整个对话充满了对个人品质和文化成就的讨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