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王右军问许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许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刘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绍是石崇姊夫,苏则孙,愉子也。

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

或问林公:“司州何如二谢?”林公曰:“故当攀安提万。”

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

郗嘉宾道谢公:“造膝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又曰:“右军诣嘉宾。”嘉宾闻之云:“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谢公以嘉宾言为得。

这首诗出自《世说新语 · 品藻第九》,是晋代名士之间的一次品评会。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许掾?”
  • “支道林”和“孙兴公”都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学者。
  • “许掾”指的是许掾,这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表示其职位或地位。
  • “君”是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 “何许掾”即询问对方的具体身份或职位。
  1. 孙曰:“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高情远致”形容某人的志趣高雅、思想深远。
  • “弟子”是对孙兴公的谦称。
  • “服膺”意味着非常佩服或赞同某人的想法。
  • “一吟一咏”指孙兴公的文学才华。
  • “许将北面”是古代文人间的敬语,意为向对方学习或致敬。
  1. 王右军问许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
  • “王右军”是指王羲之(右军将军),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 “许玄度”即许询,与王羲之并称为“二谢”,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 “自言”即自己评价。
  • “安石”是王羲之的字,这里用作他的名字。
  • “何如”即比较谁更好。
  1. 许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
  • “未答”可能是指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回答。
  • “王因曰”是王羲之趁机发表意见。
  • “安石故相为雄”意指王羲之在书法上非常出色,有王者之风。
  • “阿万”是指许询,用”阿”来形容他的谦虚。
  • “裂眼争邪”是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要争夺第一。
  1. 刘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 “刘尹”是刘惔(tan),东晋时期的名士。
  • “江虨”是江夏王司马恭的别称。
  • “田舍”通常指农家,但在这里用来比喻江夏王的简朴。
  • “自田宅屯”意指江夏王虽然地位高贵,但他的生活却像普通的农户一样简朴。
  1. 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
  • “金谷”是晋代的一个著名别墅区,位于洛阳西北的金谷山。
  • “苏绍”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以文采斐然而知名。
  • “最胜”表示在众多文人中,苏绍是最优秀的。
  1. 苏则孙,愉子也
  • 这两句说明苏绍是苏愉的儿子。
  1. 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 “刘尹”是刘惔,同第3点。
  • “庾中郎”指的是庾亮,字元规,东晋时的大政治家、军事家。
  • “不愔愔似道”形容其言辞虽不华丽却很有深意。
  • “突兀差可以拟道”则是说他的风格独特且接近于道家的思想。
  1. 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
  • “孙承公”是孙绰,东晋时期的学者。
  • “谢公”指的是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诗人、音乐家。
  • “无奕”是古代一种围棋的名称,这里比喻谢安的性格。
  • “润于林道”意指谢安的性格温和如树林中的小溪,给人以滋润之感。
  1. 或问林公:“司州何如二谢?”
  • “司州”指的是司州人士。
  • “二谢”特指谢安和谢玄。
  • 这是关于两位名人的评价问题。
  1. 林公曰:“故当攀安提万。”
  • “林公”指的是林宗,东晋时的名士。
  • “攀安”是羡慕的意思,意指对谢安的尊敬与向往。
  • “提万”是夸赞的意思,意指谢玄的才能出众。
  • 这里表达了对两位人物的高度评价和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晋代名士之间相互评价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他们对彼此才华的认可和赞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