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长史未答,修龄曰:“临川誉贵。”长史曰:“宛陵未为不贵。”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二人皆受而不恨。
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
诗句
- 世说新语 · 品藻第九: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章节,主要记载了当时社会人物的评价和品行。
- 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长史未答,修龄曰:“临川誉贵。”:王修龄向王长史询问他家族的“临川”地区与王家的“宛陵”地区哪个更高贵。
-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刘惔来到王长史的家中进行清谈,此时他的弟子苟儿只有十三岁,靠在床边聆听。交谈结束后,苟儿问他的父亲王长史:“刘尹的谈话怎么样?”王长史说:“刘尹的声音和言辞都很美,但是比不上我的;他过去总能解决问题,比我强。”
- 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谢万在寿春战役中失败后,简文帝问郗超:“谢万自己可以失败,为什么却丧失了士兵的情绪?”郗超回答:“因为他的性格直接且任性,想要区分出智慧和勇敢的士兵。”
- 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二人皆受而不恨。”:刘惔对谢仁祖说:“自从我有这四位朋友之后,他们的门下就亲近如家人了。”然后又对许询说:“自从我有了原因,他们就没有说过坏话了。”两个人都接受了这些话而没有怨恨。
- 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世人认为殷浩的才智深远、学识广博,堪比羊祜。
-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有人问到谢安石和王坦之谁更强,桓温犹豫着想说,最终后悔地说:“你总是喜欢传播别人的言论,这次我就不再说了。”
- 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王中郎曾经问刘长沙:“我与苟儿相比如何?”刘回答说:“你的才能或许不如苟儿,但在名望上则要高得多。”王笑着回答:“傻瓜!”
译文
- 世说新语 · 品藻第九:这是一个记录当时社会人物评价和品行的篇章。
- 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长史未答,修龄曰:“临川誉贵。”:王修龄向王长史询问他家的临川与卿家的宛陵哪一个地方更尊贵。
-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刘惔来到王长史的家中进行清谈,此时他的弟子苟儿只有十三岁,靠在床边聆听。交谈结束后,苟儿问他的父亲王长史:“刘尹的谈话怎么样?”王长史说:“刘尹的声音和言辞都很好,但是比不上我的;他过去总能解决问题,比我强。”
- 谢万寿春败后,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谢万在寿春战役中失败后,简文帝问郗超:“谢万自己可以失败,为什么却丧失了士兵的情绪?”郗超回答:“因为他的性格直接且任性,想要区分出智慧和勇敢的士兵。”
- 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门人加亲。”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二人皆受而不恨。:刘惔对谢仁祖说他有四个好友,门下之人就像亲人一样亲近。然后又对许询说:“因为我有自己的原因,所以没有说出坏话。”这两个人都接受了这些话而没有怨恨。
- 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世人认为殷浩的才智深远、学识广博,堪比羊祜。
-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有人问到谢安石和王坦之谁更强,桓温犹豫着想说,最终后悔地说:“你总是喜欢传播别人的言论,这次我就不再说了。”
- 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刘答曰:“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王中郎曾经问刘长沙:“我与苟儿相比如何?”刘回答说:“你的才能或许不如苟儿,但在名望上则要高得多。”王笑着说:“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