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琅邪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注释】
王长史:晋代的名士王濛。登茅山:指游览山水胜地,即后来著名的“兰亭”。恸哭:极度悲愤的哭泣。琅邪王伯舆:即王恭。终当为情死:最后将因感情而死。
【赏析】
此诗是《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一个故事。王濛(字孝伯)在一次游宴中,看到王恭(字恭子),两人一见如故。但是不久,王恭突然病逝了,王濛悲痛万分,他登上茅山,放声大哭,说:“王伯舆啊,我一定要为你而死!”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王濛对王恭的哀悼。而王濛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对王恭十分钦佩。王濛曾经这样描述过与王恭的交往:“吾兄清立,汝之谓也。”意思是说,你哥哥王恭清高自立,真是你的写照!由此可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正是作者对于王恭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王恭的敬佩之情。诗中的“恸哭”一词,用得十分形象生动,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王濛当时那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同时,诗中的“琅邪王伯舆”,既是实指王恭,也是对王恭的一种敬称,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