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
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孙云:“久应竟,在公无暇,故至今日。”褚曰:“古人‘述而不作’,何必在蚕室中?”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诗句:
- “世说新语 · 排调第二十五”: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一篇,题目为“排调”,是讲述人物交往和言谈技巧的篇章。
-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描述的是东晋名士桓温在大雪天准备打猎的情景,他首先拜访了王坦之(王)和刘惔(刘)。
- “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指的是谢安的弟弟谢真长看到桓温的穿着简陋匆忙,好奇地问:“你这个老头儿想要拿着这些东西做些什么呢?”
- “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提到褚裒向孙盛询问《晋书》何时能完成。
-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描述了谢安退隐东山期间的情况,后来被任命到桓温那里任司马。
- “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提及高灵时也去了,参与饯行的仪式。
- “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回忆了之前两人喝酒的时候,有人开玩笑说:“你屡次违背朝廷的诏令,整天在家里高枕无忧,别人都经常议论‘安石不肯出来,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现在,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呢?”
-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回忆了谢安曾经在东山隐居的生活,当时他的兄弟们已经变得富有且有影响力。
- “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刘夫人开玩笑地对谢安说:“大丈夫不应该这样吗?”
- “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谢安笑着回答,只是担心自己最终无法摆脱这种局面。
-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支道林因为某些原因拜访了深公,深公则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巢父、许由买山隐居的事情。”
译文:
-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一篇,题目为“排调”。
-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桓温打算冬天狩猎,先去拜访了王坦之和刘惔等人。
- 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谢真长看到他穿着简朴而急忙,便问他:“你这个老头儿想要拿这些东西做什么呢?”
- 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褚裒询问孙盛关于《晋书》完成的时间。
-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谢安在东山时期,朝廷多次下诏邀请他出来任职,但他都没有应允,最后被任命为桓温的司马。
- 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高灵时担任中丞,也参加了这次聚会。
- 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以前两人在一起喝酒时,有人开玩笑说:“你屡次违背朝廷的命令,整天在家里高枕无忧,大家经常议论‘安石不肯出来,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现在,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呢?”
-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回忆起谢安曾经在东山隐居的生活,当时他的兄弟们已经变得富有且有影响力。
- 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刘夫人开玩笑地对谢安说:“大丈夫不应该这样做吗?”
- 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谢安笑着回应,只是担心自己最终无法摆脱这种局面。
-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支道林因为某种原因拜访了深公,深公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巢父、许由买山隐居的事情。”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行为举止,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幽默以及面对生活态度的不同表现。通过这些对话和场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命运的关系。此外,文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义,提示人们面对困境和诱惑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