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诗句
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王大将军起事时,丞相(司马师)及其兄弟到朝廷谢罪,周侯对各王深忧,进入后表现出忧虑的神色;丞相称赞周侯的勇敢,周侯则豪气满怀地饮酒。
译文
王大将军开始发兵起事,丞相的兄弟们前往宫门谢罪。周侯非常担忧各位王公大臣的命运,刚一进去,便显得十分忧郁。丞相称呼周侯为“百口托付给你”,周侯没有应答。待他进入后,丞相竭力安慰和救助他。等到事情结束后,周侯非常高兴,大饮其酒。等到他走出门去时,那些王公大臣们还在门口。周侯说:“今年我要杀掉这些贼奴,定要得到像斗那么大的金印挂在我的后衣带上。”王大将军到了石头城,问丞相周侯能否当上三公?丞相不回答。再问能否当上尚书令?还是没有回答。然后说:“如果这样,我只有杀了你!”王大将军沉默了一会儿。当周侯被害后,丞相才知道周侯救了自己,叹息道:“我不杀周侯,是周侯由我来死。在幽冥中我欠了这个人!”
王导、温峤一同拜见明帝,明帝询问温峤前世得天下的原因。温峤还未回答。过了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纪轻,不太懂得这其中的道理,我就向陛下陈述一番。”于是王导便详述宣王创业之初,诛灭名族,宠信同己之人;到文王末年,高贵乡公事。明帝听到这些话,捂着脸躺在床上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的皇位怎么能延续长久呢?”
注释及赏析
注释
- 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晋士人言谈轶事的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物性格与行为的描述。”尤悔”部分主要记录了某些行为的后果及其引发的思考。
- 王大将军起事 :指的是东晋时期王敦发动叛乱的事件。
- 丞相兄弟诣阙谢 :指东晋丞相司马导的兄弟前往皇宫朝见皇帝并请求宽恕的行为。
- 周侯 :指周颛,字伯仁,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曾任司空。
- 宣王 :指司马懿的儿子司马炎,即晋武帝,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后来建立了晋朝。
- 高贵乡公事 :指西晋末年的内乱事件,涉及司马氏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 明帝 :指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他是当时的政治人物。
-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 :王导和温峤是同时拜访明帝的人,王导是东晋初期的政治家,而温峤则是后来著名的军事将领。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状况。王敦的起兵和司马氏家族内部的争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文章通过对周侯和其他几位重要人物的描述,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危机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相互影响。整体来看,文章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变迁,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