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初报破殷荆州,曾讲论语,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玄意色甚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是一篇笔记体文言小品,选自南朝宋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文章主要记述了桓温被废为平西将军的故事。文中“曾讲论语”,是指桓温在讲学时,引用孔子的话来教训别人。“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是指桓温引用《论语》中孔子说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追求富贵,这是人的欲望,但如果是通过不正之道得到的,那么我是不会接受的。因此,桓温认为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正道去实现自己的富贵梦想,他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通过不正之道去获得富贵,那么他是不应该接受的。所以桓温认为,自己曾经讲过孔子的话,但当时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意思。
【答案】
示例:译文: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它的意思。现在我又听到别人说,你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你并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感到非常羞愧。
注释:
报:报复。
讲:谈论。
得之:得到。
处:居处,居住。
意色甚恶:脸色很不愉快。
赏析:《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是一篇笔记体文言小品,选自南朝宋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文章主要记述了桓温被废为平西将军的故事。桓温因功封南郡公,迁大司马,都督江、荆二州诸军事。公元373年,前燕主慕容发起攻击晋朝,桓温率水军北伐,击败燕军,收复荆州。后因功升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公元382年,前秦苻坚发兵伐晋,桓温率师迎战,大败秦军。后因功加九锡,进爵为晋王,加丞相。同年,以功领司徒,都督中外诸军事。次年,改封武昌县公。公元384年,桓温因猜忌而被废为平西将军,出镇许昌。后来,桓温在许昌被废为平章事,并被迫自杀。
桓温因功被封为南郡公,升为大司马,都督江、荆二州诸军事。公元373年,前燕主慕容发起攻击晋朝,桓温率水军北伐,击败燕军,收复荆州。后因功升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公元382年,前奏主苻坚发兵伐晋,桓温率师迎战,大败秦军。后因功加九锡,进爵为晋王,加丞相。同年,因为猜忌而被废为平西将军,出镇许昌。后来,被废为平章事,并被迫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