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春,孙恩频攻句章,高祖屡摧破之,恩复走入海。三月,恩北出海盐,高祖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贼日来攻城,城内兵力甚弱,高祖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咸脱甲胄,执短兵,并鼓噪而出。贼震惧夺气,因其惧而奔之,并弃甲散走,斩其大帅姚盛。虽连战克胜,然众寡不敌,高祖独深虑之。一夜,偃旗匿众,若已遁者。明晨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讳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乃率众大上。高祖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恩知城不可下,乃进向沪渎。高祖复弃城追之。海盐令鲍陋遣子嗣之以吴兵一千,请为前驱。高祖曰“贼兵甚精,吴人不习战。若前驱失利,必败我军,可在后为声援”不从。是夜,高祖多设伏兵,兼置旗鼓,然一处不过数人。明日,贼率众万余迎战。前驱既交,诸伏皆出,举旗鸣鼓。贼谓四面有军,乃退。嗣之追奔,为贼所没。高祖且战且退,贼盛,所领死伤且尽。高祖虑不免,至向伏兵处,乃止,令左右脱取死人衣。贼谓当走反停,疑犹有伏。高祖因呼更战,气色甚猛,贼众以为然,乃引军去。高祖徐归,然后散兵稍集。五月,孙恩破沪渎,杀吴国内史袁山松,死者四千人。是月,高祖复破贼于娄县。六月,恩乘胜浮海,奄至丹徒,战士十余万。刘牢之犹屯山阴,京邑震动。高祖倍道兼行,与贼俱至。于时众力既寡,加以步远疲劳,而丹徒守军莫有斗志。恩率众数万,鼓噪登蒜山,居民皆荷担而立。高祖率所领奔击,大破之,投巘赴水死者甚众。恩以彭排自载,仅得还船。虽被摧破,犹恃其众力,径向京师。楼船高大,值风不得进,旬日乃至白石。寻知刘牢之已还,朝廷有备,遂走向郁洲。八月,以高祖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领水军追讨至郁洲,复大破恩,恩南走。十一月,高祖追恩于沪渎,及海盐,又破之。三战,并大获,俘馘以万数。恩自是饥馑疾疫,死者太半,自浃口奔临海。

诗句如下:

五年春,孙恩频攻句章,高祖屡摧破之。

译文:

春日里,孙恩屡次攻打句章,刘宋武帝多次击败他们。

注释:

这句描述了春日里,孙恩屡次攻打句章,而刘宋武帝却屡屡将他们击败的场面。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武帝的英勇形象。通过“频攻”“屡摧破”等词语,展现了孙恩的频繁攻势和武帝的坚韧不拔。整句诗简洁明了,但充满了力量感,展现了刘裕英勇善战的形象。

诗句如下:

三月,恩北出海盐,高祖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贼日来攻城,城内兵力甚弱,高祖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咸脱甲胄,执短兵,并鼓噪而出。贼震惧夺气,因其惧而奔之,并弃甲散走,斩其大帅姚盛。

译文:

三月,孙恩向北进攻海盐,刘宋武帝追击并支援他,在海盐故地修筑了一座城。敌军每天前来攻城,城内兵力薄弱,武帝便选拔了敢死之士数百人,他们脱掉盔甲,拿起短兵器,一起呐喊着出击。敌军被吓坏了,失去斗志,趁着恐惧逃跑,他们丢弃了大帅姚盛。

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刘裕追击孙恩并支援他的场景,以及孙恩的败退。通过“北进”“筑城”“贼日来攻城”等词语,展现了战场的紧张和武帝的决心。整句诗描绘了刘裕英勇善战的形象和孙恩的失败。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战斗场景和人物行动,展现了刘裕英勇善战的形象和孙恩的失败。通过“追而翼之”“筑城”等词语,展现了刘裕追击孙恩并支援他的决心和勇气。整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面,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的光辉。

诗句如下:

五月,孙恩破沪渎,杀吴国内史袁山松,死者四千人。是月,高祖复破贼于娄县。六月,恩乘胜浮海,奄至丹徒,战士十余万。刘牢之犹屯山阴,京邑震动。高祖倍道兼行,与贼俱至。

译文:

五月,孙恩攻破沪渎,杀害吴国内史袁山松,死者四千人。此时,高祖再次在娄县打败敌人,战士有十余万人。六月,孙恩乘胜乘船渡海,到达丹徒,战士达到十余万人。刘牢之还在山阴驻扎,京城震动。高祖加倍加快行军速度,与敌人一同到达。

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孙恩攻破沪渎后,又继续进攻吴国都城山阴的事件。通过“破沪渎”“浮海”“丹徒”等词语,展现了孙恩的强大和高祖的勇敢。整句诗描绘了刘裕英勇善战的形象和敌人的嚣张气焰。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战斗场景和人物行动,展现了刘裕英勇善战的形象和敌人的强大。通过“破沪渎”“浮海”“丹徒”等词语,展现了孙恩的嚣张气焰和高祖的坚定决心。整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面,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的光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