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兄迈先在京师,事未发数日,高祖遣同谋周安穆报之,使为内应。迈外虽酧许,内甚震惧。安穆见其惶骇,虑事必泄,乃驰归。时玄以迈为竟陵太守,迈不知所为,便下船欲之郡。是夜,玄与迈书曰“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见刘讳何所道”迈谓玄已知其谋,晨起白之。玄惊惧,封迈为重安侯,既而嫌迈不执安穆,使得逃去,乃杀之。诛元德、扈兴、厚之等。召桓谦、卞范之等谋拒高祖。谦等曰“亟遣兵击之”玄曰“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若行遣水军,不足相抗。如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败矣。不如屯大众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无所措手,锐气已挫,既至,忽见大军,必惊惧骇愕。我案兵坚阵,勿与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计之上也”谦等固请,乃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北拒义军。玄自闻军起,忧惧无复为计。或曰“刘讳等众力甚弱,岂办之有成,陛下何虑之甚”玄曰“刘讳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诗句翻译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
毅兄迈先在京师,事未发数日,高祖遣同谋周安穆报之,使为内应。迈外虽酧许,内甚震惧。安穆见其惶骇,虑事必泄,乃驰归。
译文:我哥哥张迈已经在京城,还没有行动几天,皇帝就派我的同谋周安穆来联系他,让他作为内应。张迈虽然表面上答应,但内心非常惊恐。周安穆看到张迈很害怕的样子,担心事情会泄露出去,于是急忙返回。
赏析:这里描述了张迈和周安穆之间通过信件联系的情况,暗示了张迈对朝廷的忠诚和内心的恐惧。
玄以迈为竟陵太守,迈不知所为。便下船欲之郡。
译文:刘玄任命张迈为竟陵太守,张迈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下了船准备到任上去。
赏析:这里反映了张迈对新职位的困惑和不安,以及他对新角色的期待与迷茫。
是夜,玄与迈书曰“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见刘讳何所道?”
译文:那天晚上,刘玄给张迈写信说:“北府的人心如何?你最近见到的刘讳说了什么?”
赏析:通过书信的形式,刘玄试探张迈对北府的了解和看法,显示出他的谨慎和不信任。
迈谓玄已知其谋,晨起白之。
译文:张迈认为刘玄已经知道了他的想法,一大早就去报告他。
赏析:张迈感到自己的处境危险,急于向刘玄报告自己的计划,表现出他的紧张和恐慌。
玄惊惧,封迈为重安侯,既而嫌迈不执安穆,使得逃去,乃杀之。
译文:刘玄非常震惊,封张迈为重安侯。后来觉得张迈没有抓住安穆,让他逃走了,于是杀了他。
赏析:这里描绘了刘玄对张迈的怀疑和最终的愤怒决定,以及他对张迈行为的严厉惩罚。
诛元德、扈兴、厚之等。
译文:刘玄下令杀了元德、扈兴、厚之等人。
赏析:通过杀戮行为展示了刘玄对敌对势力的强硬态度和对内部安全的极端重视。
召桓谦、卞范之等谋拒高祖。
译文:刘玄召集桓谦、卞范之等人商量抵抗高祖的计划。
赏析:反映了刘玄为了稳固政权,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措施,同时也暴露了他想要对抗朝廷的决心。
谦等曰”亟遣兵击之”玄曰”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若行遣水军,不足相抗。如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败矣。不如屯大众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无所措手,锐气已挫,既至,忽见大军,必惊惧骇愕。我案兵坚阵,勿与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计之上也”谦等固请,乃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北拒义军。
译文:桓谦等人说“应该迅速派遣军队攻击他们。”刘玄却说“不,他们的兵力快速而且精锐,即使拼上全部性命也要一战。如果他们派遣水军,我们无法与之抗衡。如果稍有差错,那么他们的士气就会崩溃,我们的计划也会失败。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在覆舟山驻扎大量军队等待他们。他们长途跋涉二百里来到这里,没有地方可躲,已经丧失了锐气。当他们抵达时,看见大军,一定会惊恐万分。我们可以严阵以待,不与他们交战。如果他们寻求战斗而不得,自然会溃散逃跑。这是最好的方案。”桓谦等人坚持请求,于是命令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向北抵抗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