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朝廷承晋氏乱政,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高祖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且桓玄虽以雄豪见推,而一朝便有极位,晋氏四方牧守及在朝大臣,尽心伏事,臣主之分定矣。高祖位微于朝,众无一旅,奋臂草莱之中,倡大义以复皇祚。由是王谧等诸人时众民望,莫不愧而惮焉。
诸葛长民失期不得发,刁逵执送之,未至而玄败。玄经寻阳,江州刺史郭昶之备乘舆法物资之。玄收略得二千余人,挟天子走江陵。冠军将军刘毅、辅国将军何无忌、振武将军刘道规率诸军追讨。尚书左仆射王愉、愉子荆州刺史绥等,江左冠族。绥少有重名,以高祖起自布衣,甚相凌忽。绥,桓氏甥,亦有自疑之志。高祖悉诛之。四月,奉武陵王遵为大将军,承制,大赦天下,唯桓玄一祖后不在赦例。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
诗句释义:
- “承晋氏乱政,百司纵弛”:描述晋朝末期政治腐败混乱,官员懈怠不作为。
- “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桓玄虽有改革意图,但众人并不接受和支持。
- “高祖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指刘裕以身作则,用权威制止了朝廷内外的混乱。
- “桓玄虽以雄豪见推,而一朝便有极位”:尽管桓玄有雄才大略,但很快就登上高位,成为权势之人。
- “高祖位微于朝,众无一旅,奋臂草莱之中,倡大义以复皇祚”:刘裕起初地位低下,无人支持,却能勇敢地在民间倡导恢复皇室正统。
译文:
- 晋朝末期政治腐败,官员放纵不职,桓玄想要进行整顿改革,但未能得到众人的支持。
- 刘裕以身作则,用权威制止了朝廷内外的混乱,虽然桓玄有雄才大略,但很快便登上帝位。
- 刘裕起初地位较低,无人支持,却能在民间高呼恢复皇室正统的大义,激励人心。
关键词注释:
- 桓玄:东晋末年的军事政治领导者,以其雄才大略和军事才能著称。
- 高祖:刘裕的尊称,指刘裕。
- 王谧等:指的是当时社会中有声望的人物,他们因响应桓玄的政治号召而受到质疑。
- 诸葛长民:可能是一个被桓玄征召的官员,未按预定时间到达任所。
- 刁逵:东晋时期的将领,后来被刘裕擒杀。
赏析:
此诗描述了刘裕从平民到掌握大权的历程,以及他如何在面对强权时坚守原则,最终实现政治逆转的故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裕的坚韧性格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通过对《宋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的解读,我们不仅理解了刘裕个人的历史轨迹,还看到了那个时代社会政治变迁的缩影。这首诗不仅是对刘裕一生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