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蔟之笛:正声应太蔟,下徵应南吕,长二尺五寸三分一厘有奇。〔《周语》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
夹钟之笛:正声应夹钟,下徵应无射,长二尺四寸。〔《周语》曰“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姑洗之笛:正声应姑洗,下徵应应钟,长二尺二寸三分三厘有奇。〔《周语》曰“三间中吕,宣中气也”〕
蕤宾之笛,正声应蕤宾,下徵应大吕,长三尺九寸九分五厘有奇。〔《周语》曰“蕤宾所以安静神人,献酧交酢”变宫近孔,故倍半令下,便于用也。林钟亦如之。〕
林钟之笛:正声应林钟,下徵应太蔟,长三尺七寸九分二厘有奇。〔《周语》曰“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
夷则之笛:正声应夷则,下徵应夹钟,长三尺六寸。〔《周语》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州,平民无贰也”变宫之法,亦如蕤宾,体用四角,故四分益一也。〕
诗句:太蔟之笛:正声应太蔟,下徵应南吕,长二尺五寸三分一厘有奇。
译文:太蔟的笛声是用来演奏《大吕》乐章,其下属音是南吕。长度为2.5尺5寸3分1厘有余。
注释:太蔟(zhōu),中国古琴等弦乐器的常用名之一。这里指代一种用于音乐表演的乐器,即“太蔟笛”,是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正声,即标准音高,用于演奏特定的乐曲。南吕,中国古代音乐中的调式名称之一,属于羽调。这里指的是该笛子所发出的音色。长二尺五寸三分一厘有奇,是指该笛子的长度为2.5尺5寸3分1厘,即约98.6厘米。这里的“尺”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1尺等于10分或10寸。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太蔟之笛的描述,展现了古代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通过精确的长度描述和音高的标注,诗人不仅传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也展现了对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