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欣之闻琬死,勒兵而至,悦使人语之曰“邓琬谋反,即已枭戮”欣之乃回还,取琬儿并杀之。悦因单舸赍琬首驰下,诣建安王休仁降。蔡那子道渊,以父为太宗效力,被系作部,因乱脱锁入城,执子勋囚之。沈攸之诸军至江州,斩子勋于桑尾牙下,传首京都。刘顺及余同逆,并伏诛。吴喜、张兴世进向荆州,沈怀明向郢州,刘亮、张敬儿向雍州,孙超之向湘州,沉思仁、任农夫向豫章,所至皆平定。
刘胡走入沔,众稍散,比至石城,裁馀数骑。竟陵郡丞陈怀真,宪子也,闻胡经过,率数十人断道邀之。胡人马既疲,自度不免,因随怀真入城,告渴,与之酒,胡饮酒毕,引佩刀自刺,不死,斩首送京邑。张兴世弟僧产追胡,未至石城数十里,逢送胡首信,将还竟陵,杀怀真,窃有其功。郢州行事张沈、伪竟陵太守丘景先闻败,变形为沙门逃走,追擒伏诛。
诗句
潘欣之闻邓琬谋反,勒兵而至,悦使人语之曰:“邓琬谋反,即已枭戮。”
译文
潘欣之听闻邓琬谋反的消息后,立即率军前来,谢道遇派人告诉邓琬说“邓琬谋反,已经被斩首”。
注释
- 潘欣之:人名。
- 闻邓琬谋反:听到邓琬谋反的消息。
- 勒兵而至:率军来到。
- 悦使人语之:派人告知邓琬。
- 枭戮:斩首示众。
- 南土寒士:南方的寒门士子。
- 先殊恩:先前的特殊恩典。
- 爱子见托: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某人。
- 岂得惜门户百口:怎能为了家族的安全而牺牲。
- 枭戮:斩杀,这里表示邓琬已被处决。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邓琬得知自己谋反而被处死的情况。诗中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邓琬与谢道遇之间的交流,以及潘欣之对邓琬的处决。诗中的“枭戮”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邓琬被斩首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邓琬的忠诚和对故国的怀念。此外,诗中还透露出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纷争,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事件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