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世既据钱溪,江路岨断,胡军乏食,琬大送资粮,畏兴世不敢下。胡遣将迎之,为钱溪所破,资实覆没都尽,烧米三十万斛,胡众骇惧。胡副张喜来降,说胡欲叛。八月二十四日,胡诳顗云“更率步骑二万,上取兴世,兼下大雷余餫”令顗悉度马配之,其夜,委顗奔走,径趣梅根。先令薛常宝办船舸,悉拨南陵诸军,烧大雷诸城而走。顗闻胡走,亦弃众西奔,至青林见杀。
胡率数百舸二万人向寻阳,报子勋诈云“袁顗已降,军皆散,唯己率所领独反。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乃于江外夜取沔口。琬闻胡去,惶扰无复计,呼褚灵嗣等谋之,并不知所出,唯云更集兵力,加赏五阶,或云三阶者。张悦始发兄子浩丧,乃称疾呼琬计事,令左右伏甲帐后,戒之“若闻索酒,便出”琬既至,悦曰“卿首唱此谋,今事已急,计将安出”琬曰“正当斩晋安王,封府库,以谢罪耳”悦曰“今日宁可卖殿下求活邪”因呼求酒,再呼,左右震慑不能应。第二子洵提刀走出,余人续至,即斩琬。琬死时,年六十。时中护军刘顺在座,惊起抱悦,左右人欲杀之,悦顾曰“无关护军”乃止。
诗句翻译
宋书 · 卷八十四 · 列传第四十四 · 邓琬等
张兴世占据钱溪,江路险峻,胡人军队缺粮,邓琬大规模运送物资粮食,但畏惧张兴世不敢前进。胡人派将领迎击,被钱溪击败,所有物资都被摧毁,烧毁了三十万斛的米粮,胡人军队惊恐害怕。胡副将张喜前来投降,说胡想要叛乱。八月二十四日,胡人欺骗袁顗声称“再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上取钱溪,下攻打大雷余粮”命令袁顗将所有马匹都交给他们,那一晚,他们便弃守袁顗逃跑,径直赶往梅根。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令薛常宝准备船只,全部拨给南陵诸军,并烧掉了大雷各城然后撤退。袁顗得知胡人逃跑,也丢弃众人逃向西面,在青林被杀。
胡人率数百艘船和二万人前往寻阳,向子勋谎报称:“袁顗已投降,军心涣散,只有我自己所领导的部众还在反叛。应当迅速处理,作为一战的物资储备,我打算停驻于盆城,誓死不二心。”于是在夜间夺取沔口。当邓琬听说胡人撤退后,慌乱无措毫无计划,呼叫褚灵嗣等人商量对策,但他们都不知道从哪里来,只是说要重新集中兵力,增加五阶赏金,有的说要三阶的。张悦刚发起兄长之子张浩之丧事的事宜,就自称生病请求邓琬讨论事情,让左右的人伏身藏在帐篷后方,告诫他们说:“如果听到要酒,便出来。”邓琬到达后,张悦说:“你首先提出这个计划,现在形势危急,你的策略又当如何是好?”邓琬说:“我正要杀掉晋安王,封存府库,以此谢罪罢了。”张悦说:“今天难道不如卖殿下以求生存吗?”随后呼喊要酒,再次喊叫时,左右的人都吓得无法应声。第二个儿子张洵持刀走出,其他人陆续到来,立即斩杀邓琬。邓琬死亡时,享年六十岁。当时中护军刘顺也在座,惊起抱住张悦,左右的人想要杀了刘顺,张悦回头看说:“与中护军无关。”因此才作罢。
关键词注解
- 张兴世:南宋初年将领,据有江州(今安徽九江)一带。后降元,成为元朝将领。
- 胡人:指胡姓之人,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敌对势力的一员。
- 袁顗:南宋初期人物,可能为将领或官员。
- 邓琬:南宋末年大臣,据称是宋高宗赵构的侄子。他与张兴世、胡人等有关联,最终导致宋室灭亡。
- 中护军: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邓琬与胡人之间的争斗及最终的败亡过程,展现了南宋末年的动荡局势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政治阴谋、权力争夺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同时,诗歌还展示了战争中的暴力与混乱,以及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