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胡等兵众强盛,远近疑惑。太宗欲绥慰人情,遣吏部尚书褚渊至虎槛选用将帅以下,申谦之、杜幼文因此求黄门郎,沈怀明、刘亮求中书郎。建安王休仁即使褚渊拟选,上不许,曰“忠臣殉国,不谋其报,临难以干朝典,岂臣下之节邪”
始安内史王职之、建安内史赵道生、安成太守刘袭,并举郡奉顺。琬遣龙骧将军廖琰率数千人,并发庐陵白丁攻袭。袭与郡丞檀玢拒战,大败,玢临陈见杀,袭弃郡走,据险自守。琰虏掠而退,袭复出据郡。
时齐王率众东北征讨,而齐王世子为南康赣令,琬遣使收世子。世子腹心萧欣祖、桓康等数十人,奉世子长子奔窜草泽,召募得百余人,攻郡出世子。世子自号宁朔将军,与南康相沈用之、前南海太守何昙直、晋康太守刘绍祖、北地傅浩、东莞童禽等,据郡起义。琬征始兴相殷孚为御史中丞,并令率郡人俱下。孚众盛,世子避之于揭阳山。琬遣武昌戴凯之为南康相,世子率众攻之,凯之战败遁走。世子遣幢主檀文起千人戍西昌,与袭相应。琬又遣廖琰与其中兵参军胡昭等筑垒于西昌,坚壁相守。琬召豫章太守刘衍以为右将军、中护军,殷孚代为豫章太守,督上流五郡,以防袭等。
”`
邓琬等
- 译文:当时胡等人的兵力强大,远近人心疑惑。
- 注释:胡,即指当时的叛军将领。
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四·邓琬等
译文:为了安抚民心,太宗决定派遣吏部尚书褚渊前往虎槛选用将帅以下人才,申谦之、杜幼文因此请求担任黄门郎,沈怀明、刘亮请求担任中书郎。
注释:褚渊,字元彦,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臣和政治家,曾历任吏部尚书和尚书令等职,对当时的政权运作有重要影响。申谦之和杜幼文,均为东晋时期的官员,他们通过请求担任黄门郎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抱负,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并获得相应的官职和地位。沈怀明和刘亮则分别担任中书郎这一职位,中书省是东晋时期重要的中央官署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命、文书等重要文书工作,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职位来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进一步发展。
译文:建安王休仁立即让褚渊进行人选选择,但文帝不同意。
注释:建安王休仁,名子房,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亲王,被封为建安王。他在东晋末年的朝廷中拥有较高的权力和影响力,经常参与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当褚渊被派去进行人选选择时,建安王休仁立即表示支持,并要求褚渊根据他的建议来进行人选选择。然而,当文帝(即东晋皇帝)不同意褚渊的选择时,建安王休仁感到不满和愤怒,他认为这是对他个人权利的挑战,于是开始反对文帝的决定,试图改变褚渊的选择。
译文:始安内史王职之、建安内史赵道生、安成太守刘袭,都主动举郡归顺。
注释:始安内史指的是始安郡的行政长官,通常由地方豪强或地方势力担任。在东晋末年的政治斗争中,这些地方豪强往往会成为一方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举郡归顺意味着他们将该地区纳入了某个势力的控制范围内。
译文:琬遣龙骧将军廖琰率数千人并发庐陵白丁攻袭。
注释:龙骧将军是指高级将领,具有指挥军队的能力。廖琰,可能是一名来自南蛮或西南地区的将领,他率领着数千人的军队出发,准备发动对敌人的攻击。庐陵白丁则是当地的居民,他们通常被视为没有战斗力的普通百姓,因此在这里可能被用来表示廖琰所率领的军队是一支相对弱小的队伍。
译文:袭与郡丞檀玢拒战,大败,玢临陈见杀,袭弃郡走,据险自守。
注释:郡丞是地方官员的一种职位名称,负责管理该郡的政务和社会治安。檀玢作为郡丞,他的职责是在战斗中指挥和组织当地军民进行抵抗,保护当地的安全和秩序。当遭遇失败时,他会面临被杀的命运,这是对那些不屈不挠、敢于反抗敌人的人的一种惩罚方式。而袭击则选择了放弃郡城,转而占据险要之处进行防守,这是他为了避免被敌人彻底击溃并保存实力的策略。
译文:琰虏掠而退,袭复出据郡。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廖琰在进攻后的行为和结果。廖琰在进攻成功后,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或占领更多的地区,而是选择了撤退。这种策略可能基于多种原因,比如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寻求更好的机会或者等待时机再战等。袭击则选择在廖琰撤退后重新夺回郡城,这表明他对当地的控制权仍然持有信心,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译文:时齐王率众东北征讨,而齐王世子为南康赣令,琬遣使收世子。
注释:齐王世子是齐王的儿子,他当时的身份是南康赣令,负责管理南康郡的政务。由于齐王正在东北方向进行征伐行动,这意味着他需要集中力量应对敌军的挑战。因此,琬派遣使者去逮捕齐王世子,这可能是为了削弱齐王的势力或是为了转移齐王的注意力。
译文:世子腹心萧欣祖、桓康等数十人,奉世子长子奔窜草泽,召募得百余人,攻郡出世子。
注释:腹心是古代对亲信或心腹之人的称呼,这里指的是世子身边的亲信人员。萧欣祖和桓康等人都是齐王世子的亲信或心腹人物。他们决定采取行动,带着齐王世子的长子逃离郡城,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他们召集了一些人手,招募了一百多人组成一个战斗团队,然后向郡城发起了进攻。这种战术可能是为了迅速突破郡城的防御,夺取控制权。
译文:世子自号宁朔将军,与南康相沈用之、前南海太守何昙直、晋康太守刘绍祖、北地傅浩、东莞童禽等,据郡起义。
注释:宁朔将军是齐王世子自封的头衔,这可能意味着他希望通过这个身份来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南康相沈用之、前南海太守何昙直、晋康太守刘绍祖、北地傅浩、东莞童禽等人都是齐王世子在郡城中的重要盟友和支持力量。他们共同宣布起义,表明他们愿意与齐王世子站在一起并共同对抗叛乱势力。这种团结和合作的行动可能是为了共同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表明他们对齐王世子的信任和支持。
译文:琬征始兴相殷孚为御史中丞,并令率郡人俱下。
注释:始兴相是指负责始兴郡政务的官员。殷孚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是一种提升和任命的过程。他不仅被委派了一个新的职位(御史中丞),而且还被命令率领整个郡的力量一起南下。这表明殷孚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不仅需要处理当地的政务和治安问题,还可能需要参与更广泛的政治事务和其他任务。
译文:孚众盛,避于揭阳山。
注释:孚众盛,避于揭阳山的意思是殷孚领导的部队人数众多且士气高涨。然而,他们最终选择了一个隐蔽的地点——揭阳山来进行躲避和整顿。这个地方可能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或自然优势。通过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进行避让,殷孚和他的部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和恢复。
译文:武昌戴凯之,武昌长史,以舟师逆战破之。
注释:武昌戴凯之,武昌长史,以舟师逆战破之是指戴凯之是武昌的长史,也就是该地区的行政长官之一。在面对叛军的水师力量时,戴凯之采取了积极的军事行动,成功进行了反击并取得了胜利。这里的“舟师”指的是水军或水上作战部队,而“逆战破之”则表示戴凯之利用水军的优势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和击败了叛军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