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常宝粮尽,告胡求援。三月二十九日,胡率步卒一万,夜斫山开道,以布囊运米,来饷赭圻。平旦至城下,犹隔小堑,未能得入。沈攸之率众军攻之,军主郭季之、荀僧韶、幢主韩欣宗等,率众三千,为攸之势援。胡发所由桥道,僧韶等接楯行战,复桥得渡。军主刘沙弥轻骑深入,至胡麾下,遂见杀。攸之策马陷陈,回还,为追骑所刺。马军主段佛荣、武保救之得免。并殊死战,多所伤杀。胡众大败,舍粮弃甲,缘山遁走,乘胜追之,斩获甚众。胡被创,仅得还营。常宝惶惧无计,遣信告胡,欲突围奔出。四月四日,胡自率数千人迎之,常宝等开城突围走。攸之率辅国将军沈怀明、军主周普孙、江方兴、申谦之等诸军悉力击之。吴喜率众来赴,为胡别军所围,甚急。有人来捉喜马,将蔡保以刀斫之,断手,然后得免。正员将军幢主卜伯宗、江夏国侍郎幢主张涣力战没陈。伯宗,益州刺史天与子也。攸之、喜等苦战移日,常宝、张继伯、胡灵秀、焦度等皆被重创,走还胡军。赭圻城陷,斩伪宁朔将军南阳太守沈怀宝、伪奉朝请领中舍人督战谢道遇,纳降数千。陈绍宗单舸奔西岸,与其部曲俱还鹊尾。建安王休仁自虎槛进据赭圻。刘胡遣陈绍宗、陈庆率轻艓二百,大舰五十,出鹊外挑战。吴喜、张兴世、佼长生等击之。喜支军主吴献之飞舸冲突,所向摧陷,斩获及投水死甚多,追至鹊里而还。太宗虑胡等或于步路向京邑,使宁朔将军、广德令王蕴千人防鲁显。
诗句:
薛常宝粮尽,告胡求援。三月二十九日,胡率步卒一万,夜斫山开道,以布囊运米,来饷赭圻。平旦至城下,犹隔小堑,未能得入。沈攸之率众军攻之,军主郭季之、荀僧韶、幢主韩欣宗等,率众三千,为攸之势援。
译文:
当薛常宝的粮食即将用尽时,他向胡求助。在3月29日夜晚,胡率一万步兵,趁着夜色砍伐山路开辟通道,并用布袋运载粮食,前往增援赭圻。天明时分,他们抵达城下,但仍然被浅浅的护城河水隔开,无法进入城中。沈攸之率领军队发起攻击,军主郭季之、荀僧韶、幢主韩欣宗等率领三千兵力,作为攸之的支援力量。胡派发由桥道,荀僧韶等人继续搬运盾牌前进作战,再次架设桥梁得以渡河。军主刘沙弥轻装骑马深入敌营,直到胡的麾下,随即被敌人杀死。沈攸之策马冲锋,然后转身回撤,被追兵击中。马军主段佛荣、武保救他逃脱。双方殊死战斗,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胡的军队被击败,丢弃了粮食和铠甲,沿山逃走,乘胜追击,斩杀了很多敌人。胡身受重伤,仅能返回营中。当薛常宝惊慌失措没有计策时,他派遣使者向胡求救,希望能够突围逃往城外。4月4日,胡亲自率领数千人迎接他们,薛常宝等人打开城门突围逃跑。沈攸之率领辅国将军沈怀明、军主周普孙、江方兴、申谦之等部队全力攻击胡军。吴喜率领部队前来援救,却被胡的其他军队包围,形势十分危急。有人来抓住吴喜的战马,将蔡保用刀刺伤,导致他的手臂被切断,才得以逃脱。正员将军幢主卜伯宗、江夏国侍郎幢主张涣奋力作战并牺牲。胡军与王伯宗等人激战一整天,薛常宝、张继伯、胡灵秀、焦度等人都受到重创,被迫撤退到胡军中。赭圻城墙最终被攻破,抓获伪宁朔将军南阳太守沈怀宝、伪奉朝请领中舍人督战谢道遇,投降者达到数千人。陈绍宗单独乘坐一艘船逃往西岸,带领他的部下回归鹊尾。建安王休仁从虎槛进逼赭圻。刘胡派遣陈绍宗、陈庆率领二百艘轻便船只和五十艘大船,在鹊外发动挑战。吴喜、张兴世、佼长生等人反击他们。吴献之的战舸在战斗中突破敌军防线,所向披靡,斩杀及投水而亡的敌军甚多,追击至鹊里后撤回。太宗担心刘胡等人可能通过陆地向京城行进,于是派遣宁朔将军王蕴率领一千名士兵防守鲁显。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反映了当时战场上的残酷。诗中的描写细腻生动,如“夜斫山开道”、“以布囊运米”等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战斗的紧张气氛。
- 诗中展现了人物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如“戴凯之战败逃跑”“郭季之、荀僧韶、韩欣宗等率领三千兵力,作为攸之的支援力量”等情节,展示了士兵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勇敢精神。
- 诗中的战争场景描绘得非常详细,如“胡军被击败”、“吴喜、张兴世、佼长生等人反击”等情节,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士兵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 诗中的诗句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有力,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描写,也有具体的战役细节描述,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