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内史王应之率郡文武五百许人,起义兵袭何慧文于长沙,径至城下。慧文率左右出城与战,应之勇气奋发,击杀数人,遂与慧文交手战,斫慧文八创,慧文斫应之断足,遂杀之。时湘东国侍郎虞洽为太宗督国秩,在湘东,劝太守颜跃发兵应朝廷,跃不从。洽乃投桂阳,收募得数百人,还欲攻跃,跃惧求和,许之。有众二千。时琬征慧文率众下寻阳,发长沙,已行数百里,闻洽起兵,乃回还攻洽,洽寻战败奔走。
殷孚既去始兴,以郡五官掾谭伯初留知郡事。士人刘嗣祖等斩伯初,据郡起义。琬遣始兴太守韦希真、鹰扬将军杨弘之领众一千讨嗣祖。嗣祖亦遣众出南康,与齐王世子合。希真等以义徒强盛,住庐陵不敢进。广州刺史袁昙远闻始兴起义,遣将李万周、陈伯绍率众讨嗣祖。嗣祖遣兵戍浈阳,万周亦筑垒相守。嗣祖遣人诳万周曰“寻阳已平,台遣刘勔为广州,垂至”万周信之,便回还袭番禺,夜以长梯入城。昙远怯弱无防,闻万周反,便徒跣出奔,万周追斩之于城内。交州刺史檀翼被代还至广州,资货钜万,万周诬以为逆,袭而杀之。遂劫掠公私银帛,藉略袁、檀珍宝,悉以自入。
”`
宋书 · 卷八十四 · 列传第四十四 · 邓琬等
衡阳内史王应之率郡文武五百许人,起义兵袭何慧文于长沙,径至城下。
译文:衡阳内史王应之率领郡内文武官员共五百余人,举兵进攻何慧文,直接抵达了长沙城下。
注释:衡阳内史,是指衡阳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起义兵,指发动起事并率军。袭,是攻击的意思。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当时为湘州治所。径至城下,表示直接到达城下。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王应之领导的一次军事行动,他带领着五百多名士兵,直逼长沙城,与当地官员何慧文发生冲突。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