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林,武昌武昌人也。曾祖翻,晋世高尚不仕。希林少守家业,征州主簿,秀才,卫军参军,并不就。元嘉初,吏部尚书王敬弘举王弘之为太子庶子,希林为著作佐郎。后又征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十年,卒,时年四十七。子蒙,亦隐居不仕。泰始中,郢州刺史蔡兴宗辟为主簿,不就。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征,并不就。与子侄书以言所守,曰:

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当于所禀之中,顺而勿率耳。吾少婴羸患,事钟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于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欢,实足以通理辅性,成夫亹亹之业,乐以忘忧,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餐风,二十余载,渊匠既倾,良朋凋索,续以衅逆违天,备尝荼蓼,畴昔诚愿,顿尽一朝,心虑荒散,情意衰损,故遂与汝曹归耕垄畔,山居谷饮,人理久绝。

诗句

郭希林

注释: 武昌,古地名,今属湖北省。曾祖翻,晋世高尚不仕。希林少守家业,征州主簿,秀才,卫军参军,并不就。元嘉初,吏部尚书王敬弘举王弘之为太子庶子,希林为著作佐郎。后又征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十年,卒,时年四十七。子蒙,亦隐居不仕。泰始中,郢州刺史蔡兴宗辟为主簿,不就。

雷次宗

注释: 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征,并不就。与子侄书以言所守,曰:
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当于所禀之中,顺而勿率耳。吾少婴羸患,事钟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于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爰有山水之好,悟言之欢,实足以通理辅性,成夫亹亹之业,乐以忘忧,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餐风,二十余载,渊匠既倾,良朋凋索,续以衅逆违天,备尝荼蓼,畴昔诚愿,顿尽一朝,心虑荒散,情意衰损,故遂与汝曹归耕垄畔,山居谷饮,人理久绝。

译文

郭希林
我出身于武昌,曾祖父翻在晋代是一位高尚不仕的人物。我在年轻时便继承了家里的事业,被征召为州主簿和州秀才,以及卫军参军,但我都没有接受这些职位。元嘉初年,吏部尚书王敬弘推荐我担任太子庶子一职,但我拒绝了,并担任了著作佐郎。后来又被征召为员外散骑侍郎,但我同样没有应允。十年后,我去世了,那时我只有四十七岁。我的儿子蒙也选择隐居生活,不接受官职。泰始年间,郢州刺史蔡兴宗邀请我担任主簿,但我也没有接受。

雷次宗
我字仲伦,来自豫章南昌。早年我就进入了庐山,师从沙门释慧远,我非常热爱学习,尤其精通《三礼》和《毛诗》。我选择隐居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起初,我的家乡本州征召我担任从事,而我作为散骑侍郎前往朝廷也被征召,但我都拒绝了这些机会。我和我的侄子们书信往来时,我都表达了自己坚持的原则,我说:“人的寿命长短都有定数,超出这个范围就无法通过努力获得延长。只需要在自己所受的气质范围内顺其自然即可。” 我从小身体就不好,曾经因生病而长期卧床休养,并且我对悠闲的生活方式情有独钟,追求精神上的超然,所以即使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远大的生活目标。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我便开始了隐居的生活,一直住在庐山,侍奉一位和尚。当时有很多老师和朋友,他们都致力于弘扬正道,我也在内心里充满了向往和激动。我洗炼了我的精神,研习经典,勤奋工作并且勤于修身齐家。我享受着山水的乐趣,与朋友们畅谈心得。这一切确实能够让我领悟到人生的道理,辅助我的身心。我快乐地度过了时光,忘记了烦恼忧虑。自从我开始隐居之后,我已经二十多年没下山了。我的技艺已经衰退,我的良朋知己也已经不在了。随后我又因为叛乱而遭遇了不幸。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之后,我过去的很多愿望也都破灭了。我的心志已经变得荒芜散乱,感情也日渐消减。所以我现在决定和你们一起回归田野,过一种远离城市的隐居生活,在山中居住和饮用山泉水,过着简朴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展示了他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崇高理想。郭希林的生平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忠于自己原则的性格特点,而雷次宗则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