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秀之自石头先众南奔,人情由是大震。以征虏将军营道侯义綦即本号为湘州刺史,辅国将军檀和之为西中郎将、雍州刺史。十九日,义军至新林,劭登石头烽火楼望之。二十一日,义军至新亭。时鲁秀屯白石,劭召秀与王罗汉共屯朱雀门。萧斌统步军,褚湛之统水军。二十二日,使萧斌率鲁秀、王罗汉等精兵万人攻新亭垒,劭登朱雀门躬自督率,将士怀劭重赏,皆为之力战。将克,而秀敛军遽止,为柳元景等所乘,故大败。劭又率腹心同恶自来攻垒,元景复破之。劭走还朱雀门,萧斌臂为流矢所中。褚湛之携二子与檀和之同共归顺。劭骇惧,走还台城。其夜,鲁秀又南奔。时江夏王义恭谋据石头,会劭已令濬及萧斌备守。劭并焚京都军籍,置立郡县,悉属司隶为民。以前军将军、辅国将军王罗汉为左卫将军,辅国如故,左军王正见为太子左卫率。二十五日,义恭单马南奔,自东掖门出,于冶渚过淮。东掖门队主吴道兴是臧质门人,冶渚军主原稚孙是世祖故史,义恭得免。劭遣骑追讨,骑至冶渚,义恭始得渡淮。义恭佐史义故二千余人,随从南奔,多为追兵所杀。遣濬杀义恭诸子。以辇迎蒋侯神像于宫内,启颡乞恩,拜为大司马,封钟山郡王,食邑万户,加节钺。苏侯为骠骑将军。使南平王铄为祝文,罪状世祖。
庞秀之自石头先众南奔,人情由是大震。
译文:
庞秀之从石头城率先撤退,使得众人感到震惊。
注释:
- 石头城:古代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位于今天的南京市西面。
- 人心震动:众人因庞秀之的行为感到震惊和不安。
- 启告:指开导告诫。
- 不彰其衅:没有揭露出其中的阴谋或过错。
- 训诱启告:用言语来引导、启发人们改正错误。
使征虏将军营道侯义綦即本号为湘州刺史,辅国将军檀和之为西中郎将、雍州刺史。
译文:
朝廷派遣征虏将军营道侯义綦担任湘州刺史,辅国将军檀和之担任西中郎将、雍州刺史。
注释:
- 营道侯:古代对高级将领的称呼。
- 本号:原官职。
- 湘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湖南省东部。
- 辅国将军:一种官职名称,负责辅佐国家的军事事务。
- 西中郎将: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西部地区的行政事务。
- 雍州刺史: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官职称,负责管理雍州地区。
十九日,义军至新林,劭登石头烽火楼望之。
译文:
十九日,义军抵达新林,刘劭登上石头城的烽火楼观察情况。
注释:
- 十九日:古代历法中的日期表示方法之一。
- 新林:地名,可能是今天江苏省南京市附近的地方。
- 劭登石头烽火楼望之:指刘劭登上了位于石头城的烽火楼,观察义军的动向。
二十一日,义军至新亭。时鲁秀屯白石,劭召秀与王罗汉共屯朱雀门。萧斌统步军,褚湛之统水军。
译文:
二十一日,义军到达新亭,此时鲁秀驻扎在白石,刘劭召见鲁秀并与王罗汉共同驻扎在朱雀门。萧斌统领步兵军队,褚湛之指挥水军。
注释:
- 二十一日:古代历法中的日期表示方法之一。
- 新亭:地名,可能是今天江苏省南京市附近的地方。
- 鲁秀屯白石:指鲁秀把部队驻扎在白石这个地方,具体地点未明确。
- 劭召秀与王罗汉共屯朱雀门:指刘劭召唤鲁秀与王罗汉一同驻扎在朱雀门,具体位置未明确。
- 萧斌统步军:萧斌指挥步兵军队。
- 褚湛之统水军:褚湛之指挥水军。
- 时:此时。
二十二日,使萧斌率鲁秀、王罗汉等精兵万人攻新亭垒,劭登朱雀门躬自督率,将士怀劭重赏,皆为之力战。将克,而秀敛军遽止,为柳元景等所乘,故大败。劭又率腹心同恶自来攻垒,元景复破之。劭走还朱雀门,萧斌臂为流矢所中。褚湛之携二子与檀和之同共归顺。劭骇惧,走还台城。其夜,鲁秀又南奔。
译文:
二十二日,萧斌率领鲁秀、王罗汉等一万精锐士兵进攻新亭垒,刘劭亲自登上朱雀门监督指挥,将士们因为刘劭的赏赐而奋力作战。快要攻克的时候,鲁秀突然撤兵,被柳元景等人利用,所以失败。刘劭又率领心腹之人一起攻击壁垒,但被元景等人击败。刘劭逃跑回到朱雀门,萧斌的手臂被流箭射中。褚湛之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以及檀和之一起归顺朝廷。刘劭非常恐惧,逃回台城。当晚,鲁秀再次向南逃亡。
注释:
- 萧斌率鲁秀、王罗汉:萧斌带领鲁秀和王罗汉这两个士兵去攻打壁垒。
- 劭登朱雀门躬自督率:刘劭亲自登上朱雀门监督指挥战斗。
- 将士怀劭重赏:将士们都因为刘劭的赏赐而奋力作战。
- 将克:快要成功的意思。
- 秀敛军遽止:鲁秀突然收兵撤退。
- 柳元景等所乘:柳元景等人利用这个机会。
- 劭又率腹心同恶自来攻垒:刘劭亲自率领心腹之人前来攻击壁垒。
- 元景复破之:元景等人再次击败了他们。
- 劭走还台城:刘劭逃跑回到台城里。
- 其夜,鲁秀又南奔:指那个晚上,鲁秀又一次向南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