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废帝时,王景文领选,谓子勋典签沈光祖曰“邓琬一旦为长史行事,沈伯玉先帝在蕃囗佐,今犹不改,民生定不应佳”戴法兴闻景文此言,乃转伯玉为参军事。子勋初起兵,转府功曹。及即伪位,以为中书侍郎。初,伯玉为卫尉丞,太宗为卫尉,共事甚美。及子勋败,伯玉下狱,见原,犹以在南无诚,被责,除南台御史,寻转武陵国詹事,又转大农,母老解职。贫薄理尽,闲卧一室,自非吊省亲旧,不尝出门。司徒袁粲、司空褚渊深相知赏,选为永世令,转在永兴,皆有能名。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五十七。伯玉性至孝,奉亲有闻,未尝妄取于人,有物辄散之知故。温雅有风味,和而能辨,与人共事,皆为深交。
弟仲玉,泰始末,为宁朔长史、蜀郡太守。益州刺史刘亮卒,仲玉行府州事。巴西李承明为乱,仲玉遣司马王天生讨平之。废帝诏以为安成王抚军中兵参军,加建威将军。沈攸之请为征西谘议,未拜,卒。
宋书·卷一百 列传第六十 自序
沈约笔下,历史人物与时代变迁
- 前言
- 少皞金天氏裔子台骀传说
- 台骀官位及功绩描述
- 颛顼帝对台骀的封赏
- 人物生平与成就
- 台骀宣汾洮功绩
- 台骀大泽太原治理
- 颛顼嘉封及后世影响
- 家族与政治联姻
- 晋氏无全书遗憾
- 沈、姒、蓐、黄四国传承
- 沈子国在列于盟会
- 学术背景与思想倾向
- 沈约早年好学经历
- 晋氏一代无全书情况
- 年二十许撰述意图
- 文学创作与历史记载
- 撰《宋书》动机
- 对前人著作补充和修正
- 确保史书准确性和完整性
- 社会评价与历史影响
- 《宋书》在史学界地位
- 沈约对后世学者影响
- 对当时政治稳定贡献
- 个人生活与情感态度
- 沈约家世背景
- 沈约兄弟命运与选择
- 林子逃伏草泽故事
- 结论与反思
- 历史文献价值与局限性
- 历史人物复杂性与多元评价
- 对未来史学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