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臣年十三而孤,少颇好学,虽弃日无功,而伏膺不改。常以晋氏一代,竟无全书,年二十许,便有撰述之意。泰始初,征西将军蔡兴宗为启明帝,有敕赐许,自此迄今,年逾二十,所撰之书,凡一百二十卷。条流虽举,而采掇未周,永明初,遇盗失第五帙。建元四年未终,被敕撰国史。永明二年,又朅奏兼著作郎,撰次起居注。自兹王役,无暇搜撰。五年春,又被敕撰《宋书》。六年二月毕功,表上之,曰:

{臣约言:臣闻大禹刊木,事炳虞书,西伯戡黎,功焕商典。伏惟皇基积峻,帝烈弘深,树德往朝,立勋前代,若不观风唐世,无以见帝妫之美,自非睹乱秦余,何用知汉祖之业。是以掌言未记,爰动天情,曲诏史官,追述大典。臣实庸妄,文史多阙,以兹不才。对扬盛旨,是用夕惕载怀,忘其寝食者也。

宋书·卷一百·列传第六十·自序

史臣年十三而孤,少颇好学,虽弃日无功,而伏膺不改。常以晋氏一代,竟无全书,年二十许,便有撰述之意。泰始初,征西将军蔡兴宗为启明帝,有敕赐许,自此迄今,年逾二十,所撰之书,凡一百二十卷。条流虽举,而采掇未周,永明初,遇盗失第五帙。建元四年未终,被敕撰国史。永明二年,又朅奏兼著作郎,撰次起居注。自兹王役,无暇搜撰。五年春,又被敕撰《宋书》。六年二月毕功,表上之,曰:

臣约言:臣闻大禹刊木,事炳虞书,西伯戡黎,功焕商典。伏惟皇基积峻,帝烈弘深,树德往朝,立勋前代,若不观风唐世,无以见帝妫之美,自非睹乱秦余,何用知汉祖之业。是以掌言未记,爰动天情,曲诏史官,追述大典。臣实庸妄,文史多阙,以兹不才。对扬盛旨,是用夕惕载怀,忘其寝食者也。

注释:

  • 史臣:指史书的作者。
  • 年十三而孤:指的是作者在十三岁时失去了双亲。
  • 少颇好学:年纪轻轻就喜欢学习。
  • 虽弃日无功:虽然放弃了日间的工作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 伏膺不改: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变。
  • 条流:这里指条理和内容。
  • 采掇未周:采集整理的工作没有做到周全。
  • 永明初:南朝梁武帝的年号。永明是南朝梁孝文帝的年号,从公元483年到502年,共49年。
  • 敕撰国史:皇帝的命令让作者撰写历史。
  • 对扬盛旨:表示愿意接受并执行皇帝的旨意。

赏析:
这首诗是南朝梁时期历史学家沈约(史臣)的一篇自序。文章表达了他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写作的追求。尽管他在年轻时失去了双亲,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希望通过撰写史书来表达他的理想和信仰。他的努力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被命令撰写历史,并最终完成了任务。然而,他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修改和补充许多内容。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完成任务,并向皇帝表示愿意接受并执行皇帝的旨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