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闲。
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
关山恒晻霭,高峰白云外。
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
好勇自秦中,意气本豪雄。
少年便习战,十四已从戎。
昔年经上郡,今岁出云中。
辽水深难渡,榆关断未通。
折衔凌绝域,流蓬警未息。
胡风朝夜起,平沙不相识。
兵法贵先声,军中自有程。
逗遛皆赎罪,先登尽一城。
都护疲诏吏,将军擅发兵。
平卢疑纵火,飞鸱畏犯营。
轻重一为虏,金刀何用盟。
谁知出塞外,独有汉飞名。
度关山
边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闲。
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
关山恒晻霭,高峰白云外。
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
好勇自秦中,意气本豪雄。
少年便习战,十四已从戎。
昔年经上郡,今岁出云中。
辽水深难渡,榆关断未通。
折衔凌绝域,流蓬警未息。
胡风朝夜起,平沙不相识。
兵法贵先声,军中自有程。
逗遛皆赎罪,先登尽一城。
都护疲诏吏,将军擅发兵。
平卢疑纵火,飞鸱畏犯营。
轻重一为虏,金刀何用盟。
谁知出塞外,独有汉飞名。
赏析:
此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边关的严峻形势和自己的从军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坚定的信念。
在首句“边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闲”中,诗人描绘了边疆的紧张氛围和频繁的战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接着,“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投身军旅,跨越险峻的关口,展现出其英勇果敢的精神风貌。
诗中“关山恒晻霭,高峰白云外”一句,通过描绘关山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与前文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此外,“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又展示了广阔的地域,体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壮丽。
“好勇自秦中,意气本豪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豪迈气概。诗人不仅勇敢无畏,而且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情感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成为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少年便习战,十四已从戎。”描述了诗人年少时就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这种早熟的军事素养和实战经验,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中的“辽水深难渡,榆关断未通”两句,反映了边关地区自然环境的险峻和交通不便的现实情况。这不仅增加了战争的难度,也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平卢疑纵火,飞鸱畏犯营”两句描写了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展现了边关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而“轻重一为虏,金刀何用盟”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强调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以及维护国家和平的重要性。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它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是魏晋时期文学创作的佳作之一。